21世纪青春电影的电影美學比較研究【5810字】
时间:2023-02-21 12: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21世纪青春电影的电影美学比较研究 20世纪的青春电影只是在时代边缘徘徊,而青春电影发展至今,开始试图用另类“的表达引起世界关注,但在类型片如此丰富的时代,青春电影这一相对边缘的体裁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21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发现青春电影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于是青春电影开始成为电影论文网文化主题类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呼唤青春电影对新时代。新世纪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在对电影作品的美学分析中,电影作品不再被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线性构成物,而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级表意生成系统。在电影作品中,各表意的单元。层面和线索,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交织构成作品的结构网络,从知觉层面开始,依次形成影片的故事。思想和特征层面。本文采用电影美学分析系统,从这四个层面,对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青春电影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一。知觉层面 电影作品的知觉层面,即电影的画面与声音。知觉层面在电影作品中是最基础的层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影像作为电影的特权,所以声音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忽视。但在青春电影这一电影类型中,画面和声音算是并举的,在表意上给予了同等的关注。知觉单元,就是在知觉意义上,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配有声音的活动影像。“ (一)知觉层面的影像构成 青春电影在影像构成上一般会符合青少年青春靓丽。乐观向上的形象特点,画面也显得清新。明朗。日本。台湾地区的青春电影在影像的表现上较美国更有代表意义,非常注重画面美感方面的营造,尤其喜欢用美好的风景作为画面背景,这既能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也能体现青春电影影像上的特点,还能让受众身心得到愉悦。 日本青春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影片的开头是一大片延伸到天际的麦田,身穿白衣的少年在麦田里听歌,镜头一直处于活动的状态,时而拉近时而推远,时而倾斜,随着少年所听的歌声韵律运动。这种拍摄手法比较特殊,但在影片中形成了美妙的构图。这样的影像构成既保留了日本青春电影唯美浪漫。画面清新的特色,也融入进西方现代电影的多种元素,镜头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来回切换,给予观众心灵的沉淀和震撼,感觉较为纯粹。 台湾青春电影沿袭了日本对视听的处理方式,将电影画面诗意化,所以台湾的青春电影都如同散文诗一样的唯美抒情。练习曲是一部公路电影“,讲述了一位有听力障碍的少年骑车环岛的旅程,带有浓浓的台湾本土文化气息。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长镜头和跟拍的手法,使得它可以堪称是一部台湾风光的纪录片。 美国青春电影的画面构成主要还是好莱坞式的影像结构,相较于日本和台湾地区则更显得模式化些。 可以说,如今的青春电影在影像上既保留传统又不断加以创新,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在镜头语言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色彩,也呈现出影像背后所隐藏的青少年独有的内心世界。 (二)知觉层面的声音构成 知觉层面中的声音在电影作品中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在视听结合中的复杂表意功能,是构成电影作品魅力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美国的青春电影中,音乐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歌舞青春中,音乐串起了一群中学生全部的生活;舞出我人生最后主人公的毕业舞蹈演出,也是一次音乐的会演。音乐的运用将青春远大的志向。浪漫的爱情。真实的自我。可贵的友情以及时代的脉搏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摇滚乐在美国青春电影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摇滚的先锋性,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代表着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精神。但在近十几年美国的影片中,摇滚乐的艺术诠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家为一种共同的激情所驱动,投入到浑然忘我的原始境界中“,人与人之间制造的对立被平等亲和“所代替。青春爱欲吻和高校天后的摇滚场面是一种强大生命力的展现,达到了一种个体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意境。 台湾流行音乐是亚洲的佼佼者,也是青春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再配上唯美细腻的画面,每一部电影都像是一部加长版的MV。电影夏天的尾巴中,四个高中生在秘密基地“里一起体验爱情。寻找生活的乐趣……实践着摇滚乐中标榜的热情与正义,分享青春年华最后的时光。夏天的尾巴的电影配乐以重金属的摇滚乐为主,不时地穿插淡雅的忧伤小调,营造出简单又温馨的浪漫氛围,更加衬托出了青春纠结的爱恋和坚定的友情。 由此可见,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对于拓展影片的表意空间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故事层面 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指出了叙事作品的普遍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题材各异。手段多样,以几乎无穷无尽的形式出现的叙事,存在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有了人类历史本身,就有了叙事。任何地方都不存在没有叙事的民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切阶级。一切人类集团,皆有自己的叙事作品,而且这些叙事作品常常为具有不同的甚至对立文化教养的人共同欣赏“。这一事实表明,讲故事这种形式对于人类具有特殊魅力。 青春电影的故事层面主要体现在它的情节设计上,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构成,情节使影视作品可能提供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是影视视听形象的基础,可以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主题。环境都必须通过情节得以展现“。青春电影的故事设计是需要花一定心思的,编剧在撰写故事情节时,既要考虑到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又要考虑到青春电影不可或缺的浪漫元素,故事中有为爱情而牺牲自己,有为朋友而牺牲爱情,有为理想而勇往直前,等等。青春电影的故事层面往往带有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特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属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人情,也会体现出所属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青少年成长问题以及对青少年问题的思考。例如,台湾的青春电影善于刻画男生在青春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忧郁以及纤细的情感。台湾片讲述的故事普遍带有一种柔和秀气的情绪,而青春片在这个基调上对成长中的无奈情绪的表现又添加了强硬和凶狠。“日本的青春电影中,大多是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挑战。日本青春电影喜欢向观众展现一个特定环境下的成人世界,在影片的故事中引领青少年有准备地走入成人世界,在不断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让稚嫩的羽翼逐渐丰满。虽然很多日本青春电影中带有幽默的情节,往往也是建立在无惧的基础上,这可能与大和民族的岛国心理。末世情结有关。 美国的青春电影喜欢展现导演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故事层面的建构上也透出浓重的导演风格,叙事结构大多沿用好莱坞式的特色,运用许多鼓舞人心。调动情绪的手法。 无论青春电影的故事层面编排得多么跌宕起伏,影像背后所反映的仍旧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青春电影能够在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实现制作影片的初衷,使青少年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青少年的知识面,指引给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得到观影的愉悦感。可是对于缺乏正确引导的青少年,则比较容易吸收到青春电影的负面信息,片面地被消极因素所影响,导致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所以,在设计故事层面时,编剧要担负起责任来,除了用青春故事来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也要正确地帮助和引导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 三。思想层面 一部影片的思想就是整部影片所表达的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态度。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的青春电影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拓展,青春电影所呈现的内在审美理念也切合了当今世界对青春价值的呼唤,具有积极向上的影视审美意义。 (一)美国青春电影对价值归属感的追寻 美国青春电影所呈现的青春个体时常处于一种孤独“的迷惘中:一方面自身的经验失去了向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亲近感与热情遭到了遗弃。如舞出我人生中的斯肯尼,为了向哥哥证实自己有足够的胆量与智慧融入他们的圈子,却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不幸困境,是过度自我与急切求群的迷惘,需要一种平衡的制约方式。 而美国青春电影中青春个体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又陷入了另一困境:青春个体往往在寻找他人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真切体验。如大学新生中,汀琦虽然得到了学校最耀眼的Kappa女生联谊会的认可,却时刻承受着会长的欺骗。利用与侮辱。这些女生所追求的群体感,只不过是会长满足私欲而打出的幌子,她们对自主性的放弃只会让自己更迷惘。 由此观之,青少年想要获得价值归属感,并不等于自我的放弃,青春主人公寻找归属“的必要前提,首先应该是保持自我的张力。自我应该是开放状态的,(它)不是俗常的欲念激醒自我的意识,而应当是自我在自主的状态下向大千世界敞开自己。“在青春电影的呈现中,青春个体必须培养高度的自觉性,建立个体独立人格,通过自我意识的反思建立起个人内部的精神世界,将其看作是自己个人的一项毕生都有待于完成的工程来关心和从事,而不是随时随地向他人和世界敞开,放弃自己的努力而指望外界的援助和同情。“ (二)日本。台湾地区青春电影对青春矛盾心理的探索 日本和台湾青春电影向我们呈现了许多叛逆“的青春形象,但影片思想并不是批判,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宽容与正视。叛逆“有许多与它相关的关键字――暴力。冒险。违反体制等。比如九降风里驰骋在动力机车上的潇洒,以及弃学在外的大雨通过偷东西体验内心的自足感……这些年轻人的行为。语言充分体现出对既有规矩的不满与挑战。 每个人自己都可以自觉。体验,不论是内在情感的冲动。欲念的萌发,还是外在表情的变化。肢体的伸展。“这就是对积极状态的探寻。日本和台湾地区的青春电影中,呈现了青春个体在思想矛盾“这枚硬币上进行的一次次超越性演出。就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星野用他的自信与骄傲保持着自身的完美,指间的重量中的阿立一直努力活得有价值“。影片中的青春个体努力进行自我审视,渴望用自身的力量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最大价值。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电线杆下躺在血泊里的津田,也用生命模拟风筝飞翔的方式投入了蓝天的怀抱,寻找她在世间所得不到的保护和温暖。青春主体性的最终生成也就标志着青春内涵的成熟和成人仪式的开始。 四。特征层面 特征是被感受到的,感受到的特征是需要经过表达的,表达采取的方式以及呈现出的独特面貌便被理解为该作品的风格。也就是说,当我们尝试对作品的审美特征加以表达时,我们才进入到风格的领域。 (一)美国青春电影的狂欢风格 在美国的青春电影中,利用风趣幽默的形式来凸显青春个体存在的特定价值,可谓是畅快淋漓和耐人寻味的。透过这些表现,美国青春电影的风格是富有狂欢镜像的审美爆发力的。渴望着平等与自由的影像。 对于青春电影来说,既要争取最大量的未成年观众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又不能为迎合他们而完全不顾及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文化规约。其中有来自宗教团体等的压力,也有电影业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不会自己挑动反社会力量积聚的自我意识。而青春电影面对的特殊矛盾来自青年文化社团与既有社会秩序之间的不同要求。青年本能地倾向于反对约束。毁坏秩序,社会机器则希望瓦解这些极具破坏性的力量,维持体制的稳定。所以,美国青春电影从风格上体现出了一种狂欢“式的自由释放。 总之,21世纪以来美国青春电影的狂欢释放“,用乐观和幽默的态度,获得了一种心理满足和精神超越。虽然,这种狂欢还带有理想化与乌托邦“的意味,但它不应再被理解为青春个体对现实社会的逃避,相反是他们对现实的接近和挑战。 (二)日本青春电影风格上对传统模式的沿袭 日本的青春电影近些年以来,在特征层面上并无太大的突破,主要还是对于传统模式的沿袭,即:青春的浪漫“和青春的毁灭“。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日本又是在对传统模式的发扬上做得最好的,发挥了其本质的特征。 对浪漫“模式的沿袭。这里讲的浪漫“,是摈弃一切欲念的纯粹的精神恋爱,仅是在青春年纪中发生的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这些影片的特点就是惯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一段已经被尘封的恋爱故事,这种表达源于人类本能的怀旧情感,或者说是导演提供给观众一种怀旧的情境。如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朔太郎为了找到自己失踪的未婚妻律子,回到了初恋的地方,重新回顾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最后终于和未婚妻来到了他和初恋情人曾经向往过的地方,心灵在这里得到了停泊与救赎。对毁灭“模式的沿袭。大多数的青年人往往会处于对于青春的彷徨和不知所措中。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生存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中,没有战乱,没有灾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他们也同样产生困惑:生活目标和意义在哪里?成长的代价又是什么?这都是青春主题“所要表达的电影话语。玩偶天使之恋等电影都在追问和探索着这些问题。可喜的是日本导演在这类电影的处理基本上都采用了光明的结尾,给人们,特别是正在彷徨和困惑的青少年们以信心与鼓励。 (三)台湾青春电影趋于与同性文化结合的风格 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性意识开始萌生,因此,在许多青春电影中不可避免的涉及爱与性的话题。但是在21世纪以来的台湾青春电影中,与其他青春电影关注的青少年男女之间的情感不同,更多地展现了同性之间的复杂情感。细心地留意便会发现,蓝色大门盛夏光年少年不戴花花吃了那女孩渺渺等许多青春电影大胆的表现出了微妙的同性情感。台湾青春电影与欧美主流化的同性恋题材电影不同,主要是将同性恋亚文化和青春亚文化融合起来,把台湾青春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台湾电影在世界舞台上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后新电影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对同性恋情的大胆探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1世纪青春电影创作,这也给青少年的情感启蒙涂上了重要的一笔。蓝色大门中孟克柔觉得自己爱上了闺蜜月珍,她天真地以为只要被男生吻过就不是同性恋,所以她问张士豪。问体育老师愿不愿意吻她,蓝色大门也因此被打上同性的标签。此后很多青春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开始涉及同性情感。可是蓝色大门真的在探讨同性文化吗?有人认为,这只是性别认定的过程,是认识感情的过程,相对确切的同性关系而言,对于性别取向的探讨才是蓝色大门的高明之处。但是,毋庸置疑,目前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同性文化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五。结语 青春电影,长期以来都是属于电影类型划分的一个较为边缘化的类型。21世纪青春电影在电影美学上的表达,可谓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范式,在知觉。故事。思想。特征四个层面上均有其特色。在现代工业体制下,和所有类型的电影一样,青春电影同样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体,也就是说青春电影除了有美学上的表达需求外,也有商业上的诉求。青春题材在电影市场中相对小众,难以处于有利地位,但是如果能够把握好影片表达与受众需求的有效契合点,青春电影的前景还是非常明朗的。 21世纪青春电影的电影美学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