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之苦难意识探究【4093字】
时间:2023-02-21 13:0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电影一九四二之苦难意识探究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这些经典的电影带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独特的视听享受。通过欣赏这些影片,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却又不禁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这就是冯小刚。这就是冯小刚的电影:在轻松幽默中让你思绪万千。然而在我们早已习惯冯氏幽默的论文网时候,冯小刚导演却在不断出新,以新的方式在演绎着银幕传奇。自从拍摄了集结号(2007)。唐山大地震(2010)之后,冯小刚似乎转向了写实主义电影,给观众们提供了更为厚实的思想冲击快感。2012年末上映的贺岁片一九四二更是颠覆了冯小刚以前的拍摄风格,把视角转向更为具体的民间历史领域,关注历史的真相。影片一九四二取材于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该影片从1993年酝酿到2012年末上映历时20年,可谓煞费心血,而且由小说作者刘震云亲自担当编剧,再加上华谊兄弟公司的慷慨投资,这些都为影片走向成功提供了保证。冯小刚这样说到该影片:很少有作品让我能持之以恒地保持热情,这是我做导演以来惟一‘念念不忘’的作品,决心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拍出来。“在强有力的保证之下,张国立。陈道明。徐帆。李雪健。段奕宏等实力明星倾力加盟,他们精湛的演技让影片更是锦上添花。整部影片虽然没有多么如雷贯耳的台词,但朴实的风格通过演员们的表演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尤其是张国立把一个典型的河南财主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而陈道明则通过另类的方式把蒋介石的另一面展示给观众。这是一部朴实的史诗影片,在欣赏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忘记这是冯小刚的电影,但片中不时闪现的带泪的笑“还会让我们依稀觉得:这是冯小刚的电影。 一。剧情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中原大地,也正值太平洋战争进入关键的第二个年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就在这个时期,地处中原的河南全境大旱,颗粒无收,几千万河南民众外出逃难。故事基本围绕民众的逃难和国民党政府的态度两条线索展开。剧中由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范殿元一方面老谋深算。狡黠机灵,另一方面却心怀仁义。重情重义。但是在1942年大旱之时,遭遇灾民的骚扰,在冲突中儿子惨死,粮食大量损失,在危急时刻日本兵来了,更加激发了灾民的暴怒情绪,这样老东家以及佃户瞎鹿等家庭开始拖家带口逃亡陕西,而在逃亡中几乎家家妻离子散,抛尸荒野。在逃亡民众流离失所的同时,位于重庆的国民党中心却在大张旗鼓地迎接外宾,在美味佳肴中不可终日,对于河南几千万灾民却充耳不闻,任由自生自灭。他们的态度和举动直接加剧了灾难的恶化,也最终葬送了千秋大业。在灾难发生时,尽管国民政府有意回避,而以白修德(亚德里安?布劳迪饰)为代表的西方媒体把真相告诉世人,在显示人道主义的同时,也痛斥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对民众的冷漠。 二。苦难意识的重现 冯小刚通过影片一九四二在给观众还原1942年历史真相的同时,很大程度上通过关注民生体现了民众的苦难意识。影片中诸多人物的举止和命运都很好地体现了苦难意识,尽管面对这些苦难有时我们想笑,可是我们的笑却没有声音,因为笑中只有夹着泪水的思考。 在1942那个年代,即使没有罕见逆天的旱灾,人民的生活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因此,那场大旱只是加剧了悲剧的诞生。当看到黑压压一片灾民涌向村寨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派之间的剑拔弩张,而更是他们内心的疾苦和愤怒。刺猬领着乡亲们来到寨墙之下,的确像暴徒一般蛮横,而实际上他们这样做的内因是什么呢?多年的战乱人祸已经磨砺了他们与世抗争的精神,而突如其来的罕见饥荒令他们无所适从,原本淳朴的他们为了活命,为了一口饭吃,他们像匪徒一样,完全忘记了乡里乡亲的感情,其实这正是他们多年苦难的大爆发。这个瞬间的浓缩却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那个时代,去思考那个时代里的中原农民。因此,灾荒之年刺猬的举动只是从反向告诉我们人民的苦难,面对天灾人祸般的苦难他们还有什么选择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不是去弘扬他们这种群起抢劫的行为,只是说明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的无奈与困苦。 作为地主老财的东家范殿元尽管有头脑也重情义,但还是与灾民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对老东家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不仅失去了大量粮食财富,而且失去了自己的惟一的儿子,这可是他们范家的继承人啊,是巨大的家难。听到老东家妻子伤心欲绝的哭声,真的不知道我们应该同情哪一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是至深的,但是在影片中这一幕很快就过去了,似乎有点不近仁义,实则是时势所迫,因为大家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抑或饥饿至死。抑或战乱至死。对于丧子之痛的轻描淡写更突出了人们经历的苦难至深。在苦难中,人们并没有丧失良知,而是活下去的希望推动他们向前。不要忘了,老东家儿媳正值身孕,却失去了丈夫,而其肚里的孩子这么早就失去了父亲,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就这样,东家携家带口加入了气势恢宏的逃难大军中。 从逃难一开始,民众的危险就没有停止过,头上有日本人飞机炮弹的狂轰滥炸,而下面除了食物的匮乏之外,还有背离人性的国民党军队的无耻豪夺。就这样,大批的河南逃荒者在路途中撒手人寰,连个埋葬尸首的机会都没有。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真是令人惨不忍睹。看到狼群们无情地啃噬着尸体,我们不禁毛骨悚然,而且内心更加痛心疾首,人的命运怎么会如此悲惨。尽管惨剧不断加剧,但民众的求生意识和希望一直没有湮灭,而是越挫越勇。 在逃难大概过了70多天之后,东家的孙子终于得以降生,取名留成“。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质朴的名字啊。听到这名字,看着满山遍野的尸首,我们不免热泪盈眶。留成“不仅是一个名字,它也是民众在苦难之中,对生活。对未来表达的一种希望和寄托。伴随着饥荒的步步加剧和战乱的升级,小留成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只剩下爷爷了。可悲的是,历经千辛万苦,东家抱着最后一个亲人留成爬上火车经历风雪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陕西时,却又遭受到国民政府的遣返要求,命运弄人啊,而此时东家却发现抱在怀里的留成被捂死了。取名留成“最终还是溜走“,这是对灾民希望的摧残,真是十足的苦难悲剧。影片中这样的苦难悲剧场面几乎无处不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民众的极度苦难。三。对苦难的反思 影片中人们的苦难在不断升级,这场灾难似乎没有尽头,但是人们的生命意识是生生不息的。面对苦难,人们迸发的进取意识与对未来抱有的希望是令人赞叹的。东家的女儿星星看到老父亲憔悴的面容和怀里仅有一个多月的孩子,主动把自己卖给了妓院,就为换得一盆小米养活父亲和孩子。作为妓女是为人不齿的,可是谁又愿意这样做啊?在苦难面前,这是一种人们求生或抗争的表现,星星的生活是悲剧的,但其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伟大的。在女儿被选中的那一刻,在东家脸上我们看到了转瞬即逝的一丝笑容。这种笑容是一种复杂的笑容,既是对见到粮食。留住生命发出的微笑,又是对失去女儿却无可奈何的苦笑,也是坚强活下去的一种表现,更是生命升华的体现。他们都不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与永恒。尽管小留成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多灾多难的世道,但是这种不放弃的求生精神是永恒的。 星星走了,离开了爱他的父亲和喜欢她的小伙栓柱。这个时候,栓柱懊恼无比,却也无可奈何,只有发出我要杀人“的吼叫以泄悲愤之情。栓柱痛苦地伫立在雪地中,此时由徐帆饰演的花枝来到栓柱面前说要做他的媳妇,让栓柱饿死之前圆了娶媳妇的梦,然后二者紧紧地抱在一起。就这样,他们成了夫妻。我们不免会疑惑花枝的举动,他为什么要嫁给一无所有的栓柱呢?紧接着我们就明白了其初衷,是为了有了丈夫之后可以容易把自己卖掉而换取小米养活处于饥饿边缘的两个孩子。因此与栓柱维持了一天的夫妻关系后,花枝就离开孩子和栓柱,跟着素不相识的男人走了,走之前与栓柱互换棉裤的情景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此刻我们会质疑和批判花枝的爱情婚姻伦理观念,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但是这就是面对苦难普通大众做出的最佳选择。为了让孩子活下去,也为了自己活下去,像花枝一样的灾民做出了极为出格的举动。其实她们的行为很简单,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将来。尽管行为不够光彩,而且有点功利色彩,但这就是当时条件下一个伟大母亲所能做出的惟一牺牲了。这难道不是一种追求生命永恒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在倔强地与苦难抗争吗?当时,为了粮食。为了活命,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但死人和活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价值。他们的生死都是对苦难的抗争,尽管有时他们的人性似乎有所变质,但人性的堕落绝对不是其本质,这一切都是苦难逼出来的。老马(范伟饰演)在日本军营里像狗一样活着,他的心中对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这是苦难之中他保全生命的方式。但老马没有完全丧失人格,曾经出手相救栓柱。但是栓柱为了小孩的玩意儿,出于本能,不屈服于日本人的侮辱,英勇地献出了生命。这种本能的勇敢正是中华民族傲骨的精彩体现。尽管栓柱死了,但他为了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孩子做出的抉择无疑是感天动地的。某种意义上说,栓柱的生命是永恒的,具有丰碑意义。作为千万灾民大军中的一员,栓柱虽死犹生,他的死也警示其他人:灾难再重民族气节不可丢。我们不禁要问:苦难就是人性堕落变质的理由吗?苦难就是一种考验,对人性本质的考验。在这样的考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伟大,同时也可以瞥见民族的劣根性。也许正是在冥冥中受到了栓柱的鼓舞,孑然一身的老东家碰上孤苦伶仃的小姑娘时,尽管彼此互不认识,却傲然伫立在风中诉说他们的逃亡故事,而且要一起前行。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苦难,而更是一种生的希望:没了亲人,但他们有明天。 四。结语 一九四二是一部回望历史。一部反思历史的影片。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了解了1942年那段历史真相,不过真相的呈现形式却是值得深思的。一方面通过逃亡的惨状展示了历史真相,另一方面却通过外国的媒体了解了真相,这样我们不得不思考真相背后隐藏的暗流。不管怎么样,影片中人们经历的苦难是至深的,但是我们在苦难中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生命的永恒与希望,也是新生,这是我们反思苦难的价值。因此,当下的我们不可沉湎于对历史的回味与穿越,而要铭记曾经的苦难,更要心怀苦难意识,满怀希望勇敢向前。 电影一九四二之苦难意识探究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