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3813字】
时间:2023-02-21 13:1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故事来源于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辞。木兰辞是一篇叙事诗,讲述了在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派兵侵扰中原地区,北魏朝廷大量征兵以抗强敌的背景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木兰从军十二年,屡建奇功。战争结论文网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花木兰的故事,投资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这部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外包装。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文化的几个组成要素在影片花木兰和中国传统木兰传奇中的体现,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木兰的性格塑造 中国传统故事里的木兰温婉贤淑,勤于女工,是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当她为了年老伤病的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重重困难,毅然从军,不仅体现出她的勇敢,更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中国古代的孝文化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孝对一个人的要求,根据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木兰的父亲哪怕伤痛在身仍然要应征,是孝的一种体现,而木兰代父从军更是对孝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这个传统故事的伦理出发点,体现了个人应该报效国家,孝敬父母等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而在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外形的塑造上看是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形象:柳叶眉。樱桃嘴。单凤眼,每只眼睛斜翘了45度。而这种造型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有一定的出入。在性格上,她从影片一开始去相亲时就洋相百出,受到人们的白眼,反映出了她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的格格不入。当她得知父亲要带伤病再次出征的时候,她站出来表示反抗,而来征兵的官员一句我们男人说话怎么有你说话的份“把世人对她的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她代父从军不仅是为孝敬父亲,更多地是为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以不同于嫁个好人家“的另一种方式给家庭带来荣誉,体现出其独立而不甘心受世俗约束的叛逆性格。因此,与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象大相径庭。这样的木兰形象体现出美国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的价值观。而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木兰形象体现的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人们要为了一个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国传统的木兰形象上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为了孝敬父亲。为了家庭利益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军寻求自身价值的思想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差异的体现。 二。木须龙的角色塑造 木须龙是在这部迪斯尼动画中独特的动物形象。美国人爱养动物作为宠物,这条名叫木须的龙其实扮演的就是木兰的宠物的角色。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动物配角形象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动画人物都有一个动物宠物或好友,如灰姑娘仙杜瑞拉和她的好朋友小老鼠葛斯和杰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在电影花木兰中木须龙的角色塑造也是一大亮点。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邪恶的象征,它的形象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因此,当影片中的木须龙向花家的祖宗们表示自己有能力保护他们时,就想通过从口中喷火体现自己的力量,传递着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木须龙的外形虽然借用了中国龙的形象以突出其中国元素,却没有一点中国龙威猛。高贵的影子,而是一条小得可怜也没有什么力量的守护祖宗灵魂的动物,颇像一条看家狗的形象。 木须龙对整部电影情节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他在花家祖宗的要求下承担起保护木兰的任务。从花木兰从军后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她接受各种考验,跋山涉水,参加训练,冲锋陷阵。他对木兰的照顾无微不至:早上花木兰睡懒觉,木须龙揪着耳朵把她给拉起来把军装扔给她,然后一边唱着励志歌一边挥舞着锅铲干净利落地做早点,等木兰穿好衣服,面前已经放着一个漂漂亮亮的荷包蛋和两片吐司;木兰参加训练,木须龙就跟在后面,险象环生,不是差点被火烧就是险些掉进河里,但总是可以化险为夷;当李将军骂花木兰没有男子汉气概的时候,是木须龙安慰她。不过,木须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掩护木兰的女子身份,是木兰实践其从军梦的重要保证。 最后,花木兰功成名就,拿着单于的宝剑衣锦还乡,鼓乐齐鸣,木须龙拉着小蚂蚁跳起舞来,流下激动的眼泪,因为他可以重返宗祠了。木须龙通过保护木兰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价值,最终改变自己在祠堂受凌辱的现状,重新获得了祖宗们的认可。这种不甘心为他人的思想左右,争取自我价值的体现,与木兰身上的拼搏和抗争精神相得益彰,也是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念的体现。 三。影片隐含的女权意识 木兰辞中靠女扮男装而扬名的花木兰无论在战场上如何风光无比,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家庭,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归属的道德规范。因此,中国传统中的木兰形象虽然也反映出了一定的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权意识,但是最终还是与现实达成妥协。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观念在道德体系中除了对女性有三从四德等种种要求与束缚外,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根本无法得到实现。况且,花木兰成功隐藏自己的性别特征竟使得战友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不仅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更是在这一特殊境遇下女性谋求自身认同的极其无奈的惟一出路。影片中的花木兰从一开始相亲画面中抄写三从四德在手臂上就表示出对这些封建伦理道德的不屑,她的个性活泼热情。开朗大方。不拘一格。勇敢执著,体现着现代女性的特点。她代父从军从性别意识的角度看也体现出她希望男女平等,与男性平分天下的胆识。影片最后救皇帝的时候,导演还上演了一场男女换装大戏,所有士兵扮演成女子才能混进皇宫,传达的正是导演们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受压迫地位的一种讽刺。所以,影片的情节虽然大致还是遵从了中国故事的木兰形象,让她最终回归家庭的怀抱,但是从影片中男女角色的转变和戏谑中无不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较成熟的女权意识,隐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定位的批判。西方女权意识的中心即男女平等,女性应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自我奋斗实现解放与发展。影片中的花木兰便是一面宣传美国女性主义的隐形旗帜。花木兰身处男权社会,要靠美丽。给家庭生儿育女的才能实现其身为女性的价值。但是,她不顾世俗偏见,趁着代父从军的机会,以彻底的男装将女性包裹,跟男人一样上战场,打破了世俗对女子的角色定位。因此,影片花木兰蕴涵着丰富的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气质和强烈的男女互助互补的女权意识。 四。影片的美式幽默风格 美国卡通和漫画具有批判。幽默。讽刺的特征,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浓厚的幽默感。美式幽默被称为热幽默,以简单。直接为特征。例如,影片在一开始的相亲环节中就极力渲染了这样一种喜剧氛围。木兰被迫梳妆打扮。扭捏地学习淑女风范,她不会背三从四德就把答案写到手臂上,媒婆不知情地抓到她的手臂而染上了墨水,然后用手一摸嘴,整个嘴就画上了黑色的一圈。之后更是因她无心的错误弄得鸡飞狗跳。狼狈不堪,这些细节的刻画让人捧腹大笑,奠定了这一动画影片的喜剧基调。又如在影片末尾,当木兰成功地把战利品单于的宝剑和皇上赐的玉佩带回家时,她奶奶说:真希望她带个男人回来。“紧接着,李翔就出现在门口。奶奶马上改口说:下次打仗我也去。“这里面的风趣也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影片还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元素传达这一幽默风格,如通过人物夸张的造型就是视觉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幽默元素。例如,影片中的一些士兵造型:滑稽而深藏不露的和尚。有勇无谋的武夫都加剧了这部影片的喜剧效果。夸张荒诞的幽默风格植根于美国文化,源于美国的历史。 幽默是一个国家。民族语言智慧的体现,是其文化历史的产物。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表现习惯的不同,中西方电影中的幽默文化也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一种较内敛的民族文化,包括其幽默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小人物的讽刺上的黑色幽默;美国从其建国以来就宣扬独立自主。自由奔放的外向型文化,这种民族性格自然也渗透在其影视剧中。 五。结语 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以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为原型,结合了很多中国元素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木兰形象。影片从主要人物性格塑造。配角动物和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改编和喜剧风格上无不体现出美国影视的特点和美国文化的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却没能得到表现。这是一次成功的以中国元素为外包装进行美国文化营销的商业运作,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商业消费。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还要依赖于本国影视制作的发展。选用其他民族的传说进行本土化然后全球化是目前全球化在影视方面的一个表现。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对如何通过中国电影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