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众舆论的助推器【2009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做好公众舆论的助推器【2009字】

摘要焦点访谈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民生活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2004年5月焦点访谈播出的31期节目入手,分析其栏目特色,并挖掘各种特色对今后新闻舆论监督活动的启发意义,以资借鉴。

论文网键字焦点访谈电视新闻评论新闻舆论监督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一直以舆论监督而著称,曾被誉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品牌“。栏目创办1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对社会的贡献,可以说,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空前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焦点访谈拥有如此辉煌的成绩呢?下面,我们就从栏目自身的特色来寻求答案,并结合这些特色相应地谈谈对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操作的启发,以求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为今后其他节目的开设和栏目自身的更好提升给以帮助。

1述“与评“有机结合的形象化政论“

从节目属性分类上来看,焦点访谈属于电视述评类的新闻评论节目。所谓述“是指用电视画面和声音来叙述现场材料和背景材料,使评论时观点的形成有了客观事实基础。评“则是对相应的事实展开的分析说理。那么顾名思义,电视述评节目就是将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融于一身,在对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挖掘的同时,适时进行分析评论。

应该说,这种夹叙夹议的方法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甚为多见。焦点访谈也不例外。它的突出特色不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上,而在于它应用得妥当而巧妙。具体地说,就是他较好地把握了如何将述“中形象的画面语言与评“中抽象的分析论述性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并强化分析议论的内容,用缜密的思辨性提炼和提升形象性的画面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理性分析,使焦点访谈成为真正在画面上吸引人。在情感上打动人。在道理上说服人的形象化政论“。因此焦点访谈的画面。音响。解说之间常常闪烁出令人折服的思辨光辉。尤其是主持人节目结束之前一番简短有力的点评,更是颇富哲理的分析论述,使焦点访谈舆论监督述评结合的价值再次凸现。

如5月14日播出的青龙县里开矿热中许多场面表现细腻。寓意深刻。片中一次次成片的山地因开矿需要被乱砍伐后的凄凉景象,还配合节奏快而有点沉闷的音乐,似乎在给人们敲响着大自然的警钟。还有山地附近的居民们经常遭受因乱砍滥伐而产生的强烈风沙的痛苦面部特写,红肿的眼眶和布满皱纹的脸。村民愤愤的指责让观众们对他们的辛苦生活产生同情,对乱开矿的行为愤怒。这种复杂的感情通过镜头的得当运用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是电视声画语言形象化的表现。另外,在此片中一边是漫山遍野的采矿车在毫不留情地轰轰工作,节目的中间还经常插入已经不是山林的沙堆上树立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山地绿化示范区“的石碑。将这些具有强烈反差的事物鲜明地展现在镜头前,观众对这些具有思辨意义的镜头的涵义不言自明。

主持人在结尾的简短的评论:青龙县是一个贫困县,当地干部群众急于脱贫致富的热情可以理解,但是开矿要守法,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可是现在在开矿的利益面前,当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本该想到和做到的却被抛到了一边,人们看到的是一哄而起。盲目的开采和建设。现在我们常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尊重规律。遵守法律,这个道理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现场材料的鲜活性与背景材料的深度性融为一体,形象的画面与明确的说理相补充,使得整个节目浑然一体。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和说服力。正因如此,述“与评“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焦点访谈的独具的特色。

这一特色对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操作化的启发就在于(以下简称启发“):用事实说话“的运用,用客观事实的内在逻辑力量展示事物现象揭露事实本质。“并将多个视角的议论融入对实践原汁原味的展现中。以评“为主体,述“是为评“提供依据的。事实过程的展开,给观众感性认识的论据,增强了评论的可信性和可视性,从而增加了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观众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评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调查细致入微,阐述事实不带偏见,全面准确地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受众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

2导向性与接近性并重的深度报道

焦点访谈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节目的选材和报道角度上,都注重导向性与接近性的良好结合。

节目自身的选材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就是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抓党和政府正着手解决的以及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观看的2004年5月份焦点访谈的31期节目中发现,每期节目都抓住时下群众最为关注的事件进行述评。同时,这些全都是党和政府目前尤其重视的问题。如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5月17日)对现在紧张的台海局势进行剖析;给孩子更多快乐(5月31日)在儿童节“到来之际探讨对少儿发展影响颇深的民族动画片的制作,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这些都是节目在选材上导向性与接近性并重的例子。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