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剂与火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04-25 20:1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而从文献里可以看出[5],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分为两类:一是物理灭火机理,二是化学灭火机理。物理作用是超细干粉喷出后形成一层雾,阻挡了空气进入火焰,超细干粉也会落在可燃液体表面,阻止燃烧。同时物理机理中还包括吸热灭火机理,干粉与燃烧产生的热发生热交换,燃烧热被干粉吸收,显热变为潜热,燃烧反应温度骤减,温度不能文持反应的继续,燃烧终止火焰熄灭。这个机理的得到了实验和理论的证明,并指出粉尘存在临界直径,当直径大于临界值灭火效能会锐减。化学灭火机理是磷酸二氢铵受热后释放出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捕捉燃烧反应中的H•和OH•, 是反应燃烧反应链无法继续,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21807 通过Fleming和Hamins[6]等测试的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来看,他们对比了同流扩散火焰模型(即杯式燃烧器,Cup-burner)和对流是扩散火焰模型、湍流喷雾火焰燃烧器等实验模型。其中,灭火剂与火焰相向流动多见与扩散火焰与灭火剂的研究,如Downie等[7]在火焰上方安置一单一空锥形喷嘴装置,进行微细水雾与甲烷扩散火焰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他们的实验研究里可以看出来,相向运动使得火焰流场变得紊乱,从而火焰难以达到稳定,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采用灭火剂与火焰同向的方法去研究灭火剂的有效性。在况凯骞论文中的比较,与其他四种装置相比,同轴流动燃烧装置构造简单,研制费用低,杯式燃烧器中的火焰流场特性与真实火焰更为接近,所以更能反应灭火剂与火焰在实际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特性。在丛北华的研究中,Cup-burner中超细干粉所具备的运动特性实际上是更有利于火焰稳定的,并且对灭火介质作用的发挥是不利的,因此可以认为Cup-burner灭火比实际灭火需要更高的灭火条件,所以使用它所测得数据也更具有实际意义。论文网 在Hirst[8]的研究中,他发现杯式燃烧器中的火焰更难被熄灭,其中气体灭火浓度测试值比全尺寸实验大20%。通过这个数据,他得出的结论是:Cup-burner实验模型测定的气体灭火浓度本质上已经考虑了安全系数。在这之后大量学者对ICI Cup-burner进行了改进,并不同的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浓度进行测量[9]。结果发现,即便采用不同的装置,测量所得出的数据重复性好,对同一种气体灭火剂浓度的测量值均值都相当吻合,其数据可用来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因此目前Cup-burner用于评估灭火剂全淹没灭火性能已经被世界各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广泛采纳,成为测量气体灭火剂灭火浓度的通用标准[10-11]。本文实验采用了给料方式为流化床,配合Cup-burner小尺度灭火实验装置,从而测试超细干粉粒径、空气流速以及流化床装粉高度对超细干粉气溶胶的形成。 根据Williams和Fleming的研究[12],可以看出影响粉尘灭火的因素存在两点,第一是随着碱金属的物理体积大小,还有质量的增加。在所以在超细干粉与火焰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我们同时还要考虑到粉尘在不同粒径下与火相互作用的特性。 在陈涛等人的研究中,实验是基于cup-burner以及螺杆进样器,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基础考察了空气流速对超细粉体气溶胶的形成。他得到结论是不同粉径的粉体都存在一个最低空气流速,这个最低空气流速是形成粉体气溶胶的前提,如试验中得出30μm的超细磷酸二氢铵垂直向上运动的最低空气流速是0.049m/s。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