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研究(3)
时间:2016-12-23 13:0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攻击当事人 网络语言暴力的形式最多发于直接语言攻击当事人,在极为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奶粉作为始作俑者,被网友指责谩骂自然不可避免。2008年九月全国有多起婴幼儿因食用石家庄三鹿奶粉导致肾结石甚至死亡。随后,质检部门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检出含有工业原料三聚氰胺,形成影响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时之间,三鹿成为众矢之的,广大网友的谩骂声不绝于耳。有人谴责做为婴幼儿营养来源的奶粉竟然成了毒害婴幼儿的杀手,有人指责事件的相关负责人玩忽职守,民众的愤怒无处发泄,而一向善于表达民意的网友们则利用各种语言形式在网络中表达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满。网民们改编贺电讽刺三鹿奶粉:例如在此事件中网友利用春晚贺电形式讽刺三聚氰胺事件,河南省委发来贺电:热烈祝贺河北三鹿给河北人民带来骗子金牌,从此,河南人民的骗子称号拱手相让。安徽省发来贺电:感谢河北三鹿集团,本来要省委辞职呢,现在换省长就够啦,谢谢三鹿了。证监会发来贺电:终于能够转移紧盯我们的新闻热点了,这要是大盘再跌就不关我门证监会的事了,全是河北三鹿引起的!同行伊利和蒙牛奶业发来密电:老田呀,咋回事?不是大家都说好了加点就行了吗,怎么放了那么多,看错称了还是漏斗坏了?此类连系中国各行各业的弊病嘲讽。还有流传的广泛的一些顺口溜: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同是牛奶中国人喝了结石了。将国内与国外作比较。着实让中国的乳制品产业遭受到重重的打击。不仅大大贬低了本国的行业的形象,而且还出现一些肆意伤及无辜的行为,比如由此引起的地域性攻击,贬低国家形象。但当人们开始抑制不住愤怒去辱骂、语言攻击的时候,其实自身也已经成为了新的“施暴者”,只不过对社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而这种看不见的“冷暴力”往往杀伤性更强、范围更广、危害更深。 (二)攻击整个行业 三聚氰胺事件后受到影响的却不仅仅是三鹿一个企业,奶产品出现了近几年不遇的寒冬,销量直线下滑。首先,三鹿作为国内奶产品知名品牌的代表着国内一线奶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所以整个行业自然遭遇寒冬。因此在一些人的盲目攻击下,不少商家也无辜受害,而对此也只能无言以对,因为解释甚至会受到更凶猛的“讨伐”。不但是同行业被一线奶业的殃及,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都被推到了尴尬境地。“不作为”、“乱作为”等标签,被网络和媒体打在了脸上,社会群众对于有关部门也失去了信心。作为消费者,我们固然是受害者,但不应该将我们的怒火发泄到无辜受众的身上,更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在众多事件中,一个民众从迅速从“受害者”向“施暴者”转变,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 作为社会个体,人们要做的是理性的判断,而不是让怒火蒙住了双眼,更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个人的道德认知,不要让一个“无良商家”倒下,反而站起来了一大群“语言暴力者”。 (三)攻击产品代言者 如果说问题企业做了亏心事理应接受这些指责,那么为其代言的明星“躺着也中枪”则有些让人意外了。继“毒胶囊”事件后,事态依然没有得到缓和。修正药业作为九家被叫停的的药企之一,代言人也遭到网友们质疑。近年来为修正代言的明星不计其数,有已经具有良好口碑的孙红雷、陈建斌、陈小艺等,还有大家熟知的张丰毅、林永健、范明等。由于“毒胶囊”事件的发生,这些曾经的代言人也面临着公众对其良心的拷问。网友们甚至要求他们为这样“助纣为虐”的行为的付出代价,向全国的消费者谢罪,且不说代言人有没有责任这样做,网友们盲目诛杀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太过激动缺乏理智。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