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骆宾王的边塞诗+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5-01 17:1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骆宾王边塞诗的思想内涵 近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在他的著作《唐诗杂论•四杰》中,对骆宾王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上与塞漠。台阁上只有仪式的应制,有‘絺句绘章,揣和低昂',到了江山与塞漠,才有低徊与怅惘,严肃与激昂。”[ ]骆宾王走向边塞,不但开辟诗歌了题材,把诗歌从宫庭、台阁中解放出来,并且把边塞诗创作和边塞真实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使边塞诗因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加倍真实,更加有魅力。[4]他现存边塞诗十余首,有《从军中行路难》、《从军行》、《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夕次蒲类津》、《西行别东台祥正学士》、《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边城落日》、《宿温城望军营》、《边庭有怀》、《早秋出塞寄东台祥正学士》、《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在军登城楼》等。[ ] (一)骆宾王的边塞诗不仅再现了边地的奇异风光、战争环境的艰苦恶劣,而且善于把边地场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融为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人笔下的塞外风光都是的他亲眼所见,亦是真实可信的。“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从军行》)、“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至分水戍》)、“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在军中赠先还知己》)、“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宿温城望军营》)、“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在军登城楼》)等等都是对边塞风光和战场环境的再现和描写。[4]如《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6] 优尔月刚过,酷热初退,但边塞的野草就已枯黄了;秋色浓烈,冷落渐起。可见边塞风景的荒芜和战场环境的恶劣,面对这样的场景,诗人感慨万千,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升。又如《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 土。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6] 这里悬崖陡险,山峦挺拔。川源处处弥漫着毒雾,溪谷里淫雨绵延。道路上积水横流,古木枯枝散倒满地。诗人在目睹了这样的景致之后,内心情绪不由自主得表现出来:“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可谓水到渠成,情景交融! (二)由于骆宾王出塞路途遥远,而且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在描写风光的同时,也流露出浓重的思乡情感。 他感慨“夜夜朝朝斑鬓新,岁岁年年戎衣故”,双鬓斑白如霜,但戎衣依旧,当节物变换,炎凉更替,他感慨自己仍旧在“关山千万里”之外,但功业未建,只能够“空余望日想长安”(《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他在诗中又写道:“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夕次蒲类津》)。久戍边塞,望断二庭,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梦金阙路,望断玉门关”(《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一起出使边塞的朋友的回归更是加重了诗人的思归之情。“春去荣华尽,年来岁月芜。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久戍边城有怀京邑》)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在与日俱增。诗人在《边夜有怀》中又道:“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将自己比作无依无靠、漂浮无定的泛梗和征蓬。该诗末端道“惟余北叟意,欲寄南飞鸿”(《边夜有怀》),思乡的情绪委婉而又深挚。细品骆诗,这种思想情感表达得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属《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