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定位与搜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05-02 20:4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继续在海上扩大,并考虑到海上目前的沟通手段是有限的,手机作为日常通信工具被广泛用于海上运输和生产生活。[6]有数据表明,目前在美国有超过60%的船主在海上使用手机作为主要的通信方式,而在欧洲这个比例有增无减,例如在法国,这个数字是惊人的63.3%。当前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每年都在不断取得突破,以手机作为海上通信工具的用户也持续增加。[7]根据国内的三大通信运营商2011年5月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已经有超过九亿人在使用着无线电话,同时,在海上作业的人员之间,手机通信已经成为了主流的通信手段。各国的海上搜救组织已经开始使用移动电话来辅助提供海上定位搜索和救援服务。过去五年,中国的海上应急搜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海上搜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3] 但水上的安全和救援设备和实际需求,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且有较大的差距。[4]我国万船事故率和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死亡人数是发达国家的4-5 倍;在本身就相对复杂的沿海地形之下,如何快速、准确地搜索和快速定位溺水救援人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在我国,水上搜救基本处于“瞎找”状态,通过经验判断、航线预测、人员漂移预测模型等传统技术手段缩小范围,再使用地毯式搜索。[8]其实效性、准确性较低,基本很难做到在第一时间定位并且及时的进行营救。根据笔者搜索的资料,一些文献提出使用手机定位,通过GSM方式传输遇险信息以辅助救援。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思路仅能在少数情况下提升搜救效率,或者说,此思路还需完善。事实上,根据现有的国内形势,鉴于目前的陆地移动通信基站只能完成约4.5海里海岸线信号覆盖,即使有少数较为先进的基站使用双时隙技术,使用超大的发射功率也仅仅只能完成10-20海里范围的覆盖,现阶段的海上移动通信搜救方法一般是利用CELL.ID(小区标识)技术来实现定位,但是在狭长的海岸线附近,小区的范围会变得非常大,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搜救定位精确度会极大地被降低,因此很难对需要救援的目标进行精确地定位,只能一定程度上缩小救援范围。[3]文献[11]提出了一个关于最近比较火的物联网技术的方案,论文网以此来增加定位和救援的效率。但是,由于该技术目前还不是非常的成熟,没有市场化,而且物联网系统需要的中继设备是大量均匀在航道上分布的浮标节点,这样一来就会有两个问题:(1)我国海岸线非常长,地形复杂,如需构建节点网络,成本昂贵;(2)由于是海平面以下的节点,供电线路也很成问题,实际操作难度太大,并不切合实际。22094 综上,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且实际应用较为简便的方案来弥补目前此方面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便携式定位与搜救系统。该系统综合了GPS、无线传输等技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弥补由落水救援体系缺陷带来的搜救盲目,低效。此系统能有效,迅速,准确地作出落水人员定位,跟踪溺水救援船舶及时提供可靠的依据,可大大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落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