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超越智慧再发现【1878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道家超越智慧再发现【1878字】

超越是道家文化的精义和智慧的凝结;也是道家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过去人们对道家的

超越思想多有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对道家超越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这种倾向,

认为道家的超越思想属精神超越,对其精神超越的意义揭示较多,而对其现实超越的意义认识和

把握论文网不够,或者说对道家超越思想的整体意义的研究用力不够。这就是说道家的超越智慧还有待

于我们去进一步认识和发掘。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去作一些再发现。

道家超越的指向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涉及到宇宙。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归结到一点就是

对现实“或有“的超越。现实“和有“常常会发生僵化和异化,而僵化或异化的现

实“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保守。停滞。死沉和衰败。道家的超越是要消除僵化

和异化,对现实“和有“进行一种开拓。创新和升华,通过超越开辟出一种人生。社会与

道“和谐相通的大境界。

一。对礼乐文化异化的超越

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建立的教化天下的仁义道德。礼法规范。儒家的最初设想,是通过礼

乐教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理性,规范人的道德行为,从而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文

明。礼乐文化确实起到过这种作用。但在实行礼乐教化的过程中,以仁义礼法为核心的礼乐文化

渐渐产生了异化。礼乐文化的异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庄子·胠箧)人们往往利用仁义礼法,把利己谋私争权夺利的行为都装点的与仁义礼法规

范相一致;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弄虚作假,以掩盖自己的思想,装饰自己的行为来符合

礼“的要求,仁义礼法变成了一种工具和幌子。这就是说礼乐文化异化的要害是失真而伪。道

家正是看到了礼乐文化的这种异化,从而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老子·十九章)的思

想。这种对圣。智。仁。义。巧。利“的弃绝,其实质是绝伪弃诈“,是对礼乐文化异化的

超越。儒家要用礼乐文化来塑造精神文明,可儒家的教化理论无法克服礼乐文明的异化带来的虚

伪;不能挽救由此而导致得人的灵魂的失落;难以根除文明掩饰下的假文明。道家正是在消解礼

乐文化的异化,克服它的弱点上,显示了高度的超越智慧。道家指出,真正的文明道德是以本

真“自然“为本质特征的,失去了本真“自然“,一切文明道德都不复存在。由于仁义道

德礼法规范是一种人为的设制与倡导,它对人的个性和真性都带有强制和束缚,对人的纯朴本性

也具有破坏性。仁义礼法在雕琢“出人的文明理性的同时,也使人渐渐失去真性。个性和自

然,使天下失其常然“,莫不奔命于仁义“。(庄子·骈拇)道家认为,从道“的观

点看,社会的文明越进展就越离开道“的本性,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十八章)越是倡导仁义道德文明则越是不文明,因为礼乐文化的异化使仁义礼智都

徒有虚名。道家在对礼乐文化解构“性的批判中,建立了以复归“为特征的超越思想。礼乐

文化的异化使人们迷失真性,以伪继之“,道家的复归“就是要找回人失去的真性和自然。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老子·十七章)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复

归于婴儿“,怪生笔端,意出尘外“,它是道家由复归“而超越的思想的诗意表达。婴

儿“天真无邪,没有任何污染,最本真。自然,它是道家见素抱朴“的思想的象征和隐喻;也

是道家超越礼乐文化的异化而达到人类更高文明境界的象征和隐喻。庄子提出既雕既琢,复归

于素朴“。(庄子·山木)这就是说经过仁义礼法“的修养和规范,最终还要返朴归真。

因为朴“和真“才是道德修养的极致,才是文明的最高境界。道家针对儒家以仁义教化天下

的弊端,提出了无仁义而修“。(庄子·刻意)道家之所以提出无仁义“,其目的主要

是消除倡导仁义“的负面作用,超越礼法的异化,达到没有虚伪,本真。自然的道德状态,即

修“。道家提出的复归“,看似有倒退的色彩,实则它是对僵化和异化的现实的批判和超

越。这种复归“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既雕既琢“后,即经过文明的洗礼后,复归于

朴“。复归于婴儿“。这种复归“是归向与道为一“的纯朴和自然,它的实质是人性的升

华,心灵的净化,是从异化回复到本真的超越,它是一种大进步。大理想。

道家对礼乐文化异化的超越,树立了一种本真自然的理想道德。它引导着人们弃绝虚伪欺诈,以

纯朴的心灵,坦荡的心态,真诚的行为去面对人世,面对人生。这种超越就不能仅从精神超越方

面去理解,因为它实际上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净化,建立了一种更高尚更美好的人际关系,它对人

的精神生活的创造,乃至提升人的言行举止,都有着积极的干预现实的意义。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