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國文艺理论【5246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國文艺理论【5246字】

对于文艺理论界那些在即将过去的世纪中曾经艰难跋涉过的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是不免会有别样的滋味的。在回首往事,对这踬蹶的来路作思辨的清理时,像人性。人道主义这类曾引起过理论界普遍关注,使一些人吃尽苦头的论题是不可能从人们的记忆中轻易消失的。一世纪之初,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依然被儒家的道统观念论文网牢牢地把持着。儒家学说所倡扬的礼仪伦常,在价值取向上,重君父。轻臣子,重天理。轻人欲。它公开张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的个性存在,人的生命需要和情感需要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封建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思想的统制下,儒家文论也便隐隐地包含着这么一种观念:即人的一切都是君父赐予的,他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要求是不值得重视的。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性。人道主义成分的稀薄,其肇因盖出于此。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可能正常地表现人的感情。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存在。例如,爱情一般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但在的古代文学中就没有得到健康的和富有创意的挖掘。庙堂文学是有意回避爱情的表现的。民间文学在表现爱情时,也受儒家文论的影响,要么将其与因果节烈之类的陈腐现象联系在一起,要么将爱情描写得十分拙劣十分淫亵,视妇女为玩物。如果说封建文学在一个封闭的国度里,尚能维持其权威的统治的话,那么,随着国门洞开。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包含民主传统的异域文化的输入和一大批新人的诞生,这种灭绝人性的文化观便日益显示出它的背谬。它之受到接受思想自由原则,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五四“新人的激烈攻讦也便显得十分自然。五四“新文学的功绩正是在于经过它的倡扬,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里开始获得承认,成了维护人的生命存在和个性要求的不可小觑的精神力量。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很久,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便已开始了思想启蒙的活动。在文艺思想方面,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张扬审美个性,认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力图突破儒家道统观念对艺术创作的限制,排除非审美因素的干扰,将个人情致的表达视为艺术审美的灵魂。他的这种观点振聋发聩,受到了文坛的重视。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称自己夙不喜桐城古文“,不受古诗文的束缚,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追求一种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的美学风格。这些美学思想无疑都成了五四“新人张扬个性自由。力摒礼教束缚的思想前提。鲁迅最初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所秉持的也是人道主义的立场。狂人日记以吃人的礼教作批判的鹄的,多方挖掘,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背谬。孔乙己则怀着深切的人道同情,刻画了一位受封建的思想意识腐蚀与戕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他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等也清晰地昭示了其时鲁迅对封建社会中人之命运的文化思考与美学思考。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关于情感的思辨,也抓住了载道文学拘于理义伦常而扼杀人之性灵的要害。胡适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载道文学为理义伦常所束缚,使本为情感驱动具有极强抒情特性的文学创作,成了某种道德观念的传声筒。质言之,情感的解放实质是人的解放,人性的解放。陈独秀的文学GM论向载道文学大胆开战,并热情推荐符合他的审美理想。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平民文学“,在这一视野中,卢梭。雨果。左拉。狄更斯等外国作家都受到他充分的肯定。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尽情地发挥了他的人道主义的美学观点。周文强调作家的创作态度,认为作家的创作应以人作为思维中心,以人的生活为是,以非人的生活为非。该文还对中国的旧文学的非人的特性作了系统的解析,对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的传统作了全面的介绍。周文关于人道主义的文学态度与旧文学观念的对立是一目了然的。我们注意到,中国最早的主义者的政治理想中,也一样包含了人道主义的因子。李大钊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1从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的纪录“这一基本立场出发,他将18世纪的法国GM与20世纪俄国GM都无一例外地看作是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表征“。必须指出的是,该文是李大钊宣传主义的重要文献,因此,李氏将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提并论,表明在他的心目中,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信仰社会主义也必信仰人道主义。事实上,拿当时的中国的国情看,宣传社会主义与进行人道主义的思想启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确实是互为补充的。在关于文学的思辨中,李大钊张扬以博爱心为基础的文学“○2,其人道主义的美学趣味了然可见。20年代初期,中国新文学承五四“人道主义宣传的惯性,继续在各个方面表达文学新人的人道主义的美学理想。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宣言表达了研究会同人服务人生的美学旨趣。茅盾以朗损的笔名发表社会背景与创作,提倡怨以怒“的文学,即于同情于被损害者外,把人类共同的弱点也抉露出来“○3,这一文学宗旨的人道主义性质我们是不难发现的。郑振铎以西谛的笔名发表的新文学观的建设一文,在表述其文学主张时,也把人道主义作为主要的思想参照,他说:文学是人类感情之倾泻于文字上的。他是人生的反映,是自然而发生的。他的使命,他的伟大的价值:就在于通人类的感情之邮。诗人把他的锐敏的观察,强烈的感觉,热烘烘的同情,用文字表示出来,读者便也会同样的发生出这种情绪来。“○4创造社是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但在创造社同人的文学主张中,我们照样也看到了执著用世的人道立场。例如,成仿吾阐述创造社文学宗旨的新文学之使命认为,文学应对社会的不公的组织与因袭的罪恶“加以严厉的声讨,并把这视为文学家的责任。他说:一个文学家,爱慕之情要比人强,憎恶之心也要比人大。文学是时代的良心,文学家便应当是良心的战士,在我们这种良心病了的社会,文学家尤其是任重而道远。“在分析当时的社会情势时,成仿吾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有强权无公理的时代,一个良心枯萎,廉耻丧尽的时代,一个竞于物利,冷酷残忍的时代。我们的社会的组织,既于这样的时代相宜,我们的教育又是虚有其表,所以文学家在这一方面的使命,不仅是重大,而且是独任的。我们要在冰冷而麻痹了的良心,吹起烘烘的炎火,招起摇摇的激震。“又说:对于时代的虚伪与它的罪孽,我们要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我们要是真与善的勇士,犹如我们是美的传道者。“○5总起来看,五四“时期关于人道主义的宣扬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不加区分的,即宣传社会主义也必宣传人道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出现了合流的现象,社会主义者如果没有公开宣传人道主义,至少也对人道主义持中立的立场。而五四“时期虽持进步立场但不赞成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可以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与社会主义者取得共识。第二,在五四“时期人道主义的思想启蒙中,理论与创作是互相配合的。即它不仅有理论的诠解,而且有数量众多。极具创意的作品作为这种宣传的形象铺垫,因而形成了相当的声势。前面提到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便以对封建制度的猛烈批判与对被压迫者的人道同情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冰心五四“时期的创作则着力表现作者爱与美的社会理想与美学理想;此外,像乡土文学也都浓浓地含着作家对人物的人道同情。第三,五四“时期中国的GM者所面对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人道主义思潮的崛起,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斗争,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20年代末,随着GM文学的兴起,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由被冷落到受批判,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其后的遭际颇值得深思。如众所周知,20年代,经过五四“的广泛的思想启蒙,在中国出现了GM的形势。北伐战争势如破竹,GM在中国老百姓面前显示了创造历史的巨大能量,但是当战争正轰轰烈烈地向前推进的时候,即发生了国民党的叛变,中国党人开始独立地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重任。置身在这样的形势中的一部分GM文艺家举起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旗帜,用文艺这个武器同国民党的恐怖统治作斗争。在当时的情况下,GM文艺家必得要突出无产阶级文艺的个性,以此来为无产阶级的文艺争得生存和发展的地盘,阶级论与人性论也因此而发生龃龉,人道主义与主义的合作也不再可能。生活活动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很自然地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GM文学与人道主义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要GM就不能讲人道。人道主义是GM的负累。由于受到反动统治的巨大压迫,左翼文艺家失去了从容思考文学阶级性的条件和耐心,其持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免于偏激。例如,在这一论辩中,出现了文学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6不少人往往满足于阶级口号的叫喊,而不是对阶级社会中文学阶级性作具体的分析。而对那些虽然无意GM,但却尚有社会良心,对艺术情有独钟且继续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的文学观点则往往缺乏兼容的气度。因此当梁实秋等人公开出来向阶级论的文艺观点发起挑战时,也就更容易引起左翼文艺界的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弹。二三十年代对人性论人道主义文艺观的批判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梁实秋关于人性论文学观的宣传存在不少问题。在他的理论主张中,有文艺是为少数人的,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文艺的观点。这种论点既然一笔勾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人群的文艺欣赏和文艺创作的权利(从梁实秋的实际论述看,他主要否认的是人民群众的创作能力),也就失去了起码的人道主义的意味,因而清晰地暴露了这位主张人性论的理论家自己的人性中的阶级性。在表明新月派文学观点的新月的态度一文中,梁实秋以健康“与尊严“相号召,认为社会的纪纲靠积极的情感来维系的,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的天秤上,情爱的分量一定超过仇恨的分量,互助的精神一定超过互害与互杀的动机。“○7在稍后所写的文学与GM一文中,他反复申述了他的人性论的文学观点,说:伟大的文学乃是固定普遍的人性,从人性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是忠实,_忠实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断定文学一概以人性为本,绝无阶级的分别“。○8在与左翼文艺界发生争论以后,梁实秋写了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进行答辩,他首先对阶级观念作了充满鄙夷的解释,进而对文学的阶级性提出质疑,他说: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论上没有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在对文学的阶级性作了否定之后,他认为,资本家和劳动者在人性上是没有两样的,而文学就是要表现这基本的人性。他进一步分析说:无产阶级的生活苦痛固然值得描写,但是这痛苦如其是深刻的,必不是属于一阶级的“。他举出不少例子来证明,人生现象有许多方面都是超阶级的。“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加以辨析时,他对左翼文艺界对文学的斗争功能和宣传功能的理解发出了尖刻的嘘声。○9客观地讲,梁实秋确实抓到了左翼文艺界在文学的阶级性问题上的某些狭隘僵硬的论点(后者正好为梁实秋提供了恣意嘲弄的口舌),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加以研究的东西,例如共同人性的问题,人性的超阶级性的问题。但是正如上述,其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恐怖统治和血腥屠杀之中,左翼文艺界尽管也要求文艺家应当对民生痛苦表现出人道的同情,但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文艺作为武器,来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社会理想进行斗争。而梁实秋的关于人性论文学观的鼓吹,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只能发生消解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的作用,因此迅即遭到左翼文艺界的驳斥。这种驳斥很快便演变为对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全面的批判,表明左翼文艺界至此已放弃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所有对梁的反击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用阶级论来抵制人性论。彭康什么是健康“与尊严“?○10一文否认有超阶级的情爱“,他说:我们对于同一阶级自然会‘互助’,会‘情爱’,而对于敌对的阶级一定要‘仇恨’,要斗争。“冯乃超冷静的头脑_评梁实秋的〈文学与GM〉认为:在阶级社会的里面,阶级的独占性适用到生活一般的上面,言语,礼仪,衣食住,学术,技艺,乃至一切的生活内容。“对于梁实秋,冯文着意揭示他晓得‘不能强制没有GM经验的人写GM的文学’,却不能明白没有生活全人类的生活的人绝对不会写全人类的人性“的背谬。认为梁犯了在抽象的过程中空想人性“的过失。鲁迅的论析对文学的阶级性作了较为全面的说明。鲁迅认为,人的性格感情因受经济的支配,而不免于阶级性,但是鲁迅认为即便是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性格感情也只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11但鲁迅对左翼文艺界所张扬的文学的武器功能和宣传功能,也作了肯定的回应。这一事实说明,无产阶级文艺当时面对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利用文艺来进行斗争,过分纠缠于共同人性,只会消泯无产阶级文艺的斗志,只能有利于反动派维持其旧有统治。批梁之后,左翼文艺界随后还发动了对第三种人。自由人的所谓死抱住文学不放的文学观的清算。左翼人士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至上“的主张的反感,其出发点依然是阶级论的文学观。所以与第三种人。自由人的争论,实质是同新月派人性论文学思想斗争的继续。在这两次颇为热闹的公开的论战之后,理论界在建国前再不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有影响的讨论。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这些问题就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界之外。要不然的话,40年代,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不会有一段关于人性论的论述。毛泽东当时是从否定方面来论析人性问题的,他认为不存在抽象的人性。1976年何其芳在回忆毛泽东的文艺观时,说毛泽东后来还曾有过正面肯定人性存在的见解。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