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學专业學科建设的思考【3438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學专业學科建设的思考【3438字】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论文网关键字]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大连民族,各省。区属7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民族。青海民族。湖北民族。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较早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年设专科,1957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民族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来讲,汉语文是他们必备的工具。民族院校的学生无论在学校选学什么专业,都离不开汉语文这根拐杖。如果汉语文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将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

其次,汉语文可以提高民族院校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当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学生只是精通某种民族语文而缺乏汉语文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学生毕业时就会感受到比别人更大更多的就业压力。

第三,汉语文对于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交流和经济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大家庭中有55个少数民族,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宪法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是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但是汉语是最广泛的交际工具,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语言之一。因此,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有少数民族学者早就指出:少数民族懂得汉语文的人越多,运用汉语文的能力越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就发展越快。“

(二)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首先,汉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变化的,在形成。发展。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会对汉语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汉字不单单属于汉民族,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其次,汉字文献也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汉字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综合知识的总结,也记载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甚至许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学艺术也主要靠汉字文献而得以流传至今,换言之汉字文献成为中华多民族交流的见证,也为保存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树立在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观念,树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意识,从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稳定与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学好汉语言文学,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省。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愿景。[论文网LunWenDataCom]

西南民族大学文已经开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上作思考。探索和改革。

第一,文近些年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比如徐希平早在2003年就发表了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2007年又发表了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等论文,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思索和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踏实改革。认真实践,在2007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办学50周年之际,特地将全院师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结集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文从2006年期每年定期举行文教学活动月暨教学艺术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美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第四,在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前提下,认真调查研究,切实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修读指南,突出汉语言文学在民族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其中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坚持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拓宽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以及民族交融有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各民族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再者增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介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重视过去被忽略的各少数民族代表性文学作品和许多保留在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作品;最后注重基础课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第五,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大各门课程的信息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都已实现多媒体教学。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我们和兄弟院校还有差距,我们也还有许多困惑,所以我们殷切期望通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实现如下愿景:

其一,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进一步突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适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对多民族人才的需求。

其二,希望由此搭建一个平台,将研讨会办成一个可持续的。松散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联谊。交流和沟通的论坛。我们希望由今天开始,以后大家轮流。不定期地举办此研讨会,增进友谊,互相学习,使我们办出各自特色。

其三,推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建设。过去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选用权威“教材,可是这些教材却不适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我们希望组织力量编写立足于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的。适合多民族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教材。

其四,推动西南民族大学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召开研讨会,有幸请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中文系的各位领导。专家,希望能不吝赐教,毫不保留地将您们好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成功的改革实践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化我们的教学改革,推动我们的专业建设,从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文办得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绵英,阿旺措成。略论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J]。西南民族学报,1988(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专辑)。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1989。

[3]徐希平。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4]徐希平。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

[5]徐希平等。语言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__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办学50周年纪念[C]。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基金项目:四川省特色专业西南民族大学文汉语言文学专业“,批准年度:2007年度。[论/文/网LunWenData/Com]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