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近代新闻评论的产生与发展(2)
时间:2016-12-24 16:3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总而言之,中国新闻评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主流,中国古代文化为依托的。在近代新评的发展史上,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文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都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一)古代论说文期 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政论家,而著名的论说文也随之出现。这一时期在言论上被称作“古代论说文时期”。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等著名的论说文章,令后人敬仰。秦汉时期的论说文中,极具代表性的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李斯是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楚国人,他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论说文中的一篇名作。列举出各种器物玩好,虽不是秦国产,但唯秦所用,以此与异国人才相比,说明其利害,极具说服力。除此之外,还有贾谊的《过秦论》,论说性很强,全文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文章极具战国纵横家的遗风,指出秦代之所以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起义的力量不容小视,给封建地主阶级以致命的抨击,统治者如果不施仁义,只能走向尽失民心,自取灭亡的道路。唐宋时期论说文的代表当推欧阳修的《朋论》以及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学是新闻评论的源泉,早在古代论说文时期已是群星璀璨,人才辈出。 我国古代论说文的内容,大多是关注政治时局和社会发展的,文章思文严谨,逻辑清晰,这一时期出现的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对后来新闻评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写作手法上,为后来政论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是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在内容上,古代论说文主要侧重的是“论”,这与我们所讲的“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论说文中的“论”主要侧重于推断事理,它要求的很严谨,要有可以帮助判断的证据,包括论据,论证等内容。而“说”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劝说别人的一种形式。最初的时候,“说”是人们用来向君主觐见,献计策时的专用词,众所周知,自古至今,凡是与君主打交道,措辞言论都必须谨慎,因此,当时的“说”,一般措辞都很委婉,多数会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效果,以达到劝说的目的。后来“说”从口语转变为书面语,演变成抒发己见的一种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的来源是口语,因此文体的形式也是自由活跃的,文体性质也是多种的。例如韩愈的《马说》,本是该用“论”这种文体的,但由于文章本身接近于散文,因此采用了“说”的文体。古代论说文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文体的不断变革,为后来新闻评论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影响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桐城派文论写作手法的影响 到了清朝末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处于对峙的状态。在当时的书面语言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有两种文体形式:一是八股文,八股文是科举考试制度中用以选拔人才的一种文体,它严重束缚着当时的读书人的思想和语言创造力。第二种,便是桐城派古文。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体形式,它摒弃了优尔朝的骈俪文风,追求得是简朴清淡。桐城派古文的义理章法是与尊明经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桐城派文论用词简洁明了,语言条理清晰,成为他们所创作的大多数政论性散文的一大特点。清末洋务运动官僚多数都是桐城派的古文大家,以曾国藩为领袖,其中还包括黎遮昌、薛福成、吴汝沦等人。这些领导者们通过提倡新学,翻译外国书籍等,措辞精确,论点鲜明,对后来新闻评论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文新派报刊的发展繁荣,确定了评论在中国论坛上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新闻史上评论时代的到来。文新派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发表的诸多时事评论,短小精炼,在题材、选题、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方面,都值得借鉴。梁启超曾写了一篇佳作《少年中国说》,全文如下: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