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辟谣专栏浅析(5)
时间:2016-12-24 16:3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四、报纸辟谣专栏编辑策略优化 众所周知,目前的新闻竞争愈演愈烈,但无论何时何地,报道内容真实客观、前因后果清晰准确都是赢得市场和公众的法宝。《求证》栏目若是想办得更好,树立品牌专栏关键在于是否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一)扩大辟谣内容范围 在涉及负面新闻时,记者或者编辑不能因为担心引起公众慌乱而藏着掖着,那样只会使谣言肆意横飞,甚至诱发更大的舆论风波。并且在现如今这个社会,没有不透风的墙,公众对谣言的辨析能力都普遍提高,所以在涉及谣言内容报道时,记者或者编辑不能急于树立信息权威,而且对虚假新闻辟谣时更应该多一份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采取更适合的报道方式和表达方式,屏蔽一些过度描写辟谣的词语,让大众得知事实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媒体的可信度。 2013年1月14日,“80”后美女董海涛入选副市长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提出,董海涛的学历造假,并且在竞选中排名倒数第一,她的入选必定有幕后推手。面对质疑,《求证》栏目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该月21号发表《“80”后女副市长,合规还是潜规则》的报道。报道称“网络显示的只是25人的笔试成绩,并非所有竞选者的成绩单,在所有54名竞选者中,董海涛的笔试成绩是91分,与五名非员干部并列第三,比本组最后一名高9分,排名第二”。对于网友非议的学历造假,记者又采访了丹东市委组织部审查组,证实了董海涛确实是硕士学历,及时平息了负面舆论。由此可见,报纸辟谣专栏在内容上也开始多样化,不仅仅是关注民生方面的事情,也开始触及政治方面的内容,敢于揭露事实,敢于批判,逐渐摒弃了不曝光,刻意隐瞒的不妥行为。《求证》栏目作为报的子专栏,也只有克服内容上不敢披露的狭隘思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起到领头兵的作用。 (二)借力新媒体 首先,相对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来说,网络媒体的上升空间日趋明显,并且一条新闻的价值也取决于它的时效性,因此《求证》栏目应该有效结合新媒体,不仅只是局限于报纸。即使《求证》栏目开通了官方微博,但只是发表了少数新闻,围观者并不多,受众同样无法从多种渠道去了解事实真相。因此,笔者认为,《求证》栏目一方面可在报纸标题下方公布微博账号让读者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在更新的同时,也可进行二元化操作。 其次,现在的手机微信、啪啪也挺受欢迎,谣言要辟,更要告知。《求证》可以借此契机,对于一些小事件的谣言及时进行公布,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滚动新闻,不断后续报道,在啪啪上也可指派专人对事实进行公布,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声音进行互动,方便又快捷,实行对某条新闻超过一定数量的质疑就展开调查的方式,在微博上发布调查结果,这样既可以为重要谣言事件节省版面,解决了受版面限制这个问题,不仅提升专栏的影响力,也发挥了时效性,争取更多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更大范围的进行信息分析把谣言尽最大可能的扼杀在摇篮里,送给公众一个绿色健康环境。 (三)创新专栏设计 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报纸不仅要跟新媒体争夺生存的空间,也要跟其他报纸进行你死我活的持续战,可以说报纸是四面楚歌的境地,内有其他报纸的虎视眈眈;外有异质媒体网络、电视、广播的挑战。即便是从报纸自身着手,专栏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重视专栏内容的质量,还必须重视专栏的设计形式,既要新颖,又能一下子吸引受众眼球。而《求证》二字只是改变了颜色、字号,视觉美感度却不够,栏头和文章内容可以适当的加些LOGO,一则一目了然,二则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然后专栏在版面的安排上过度活跃,虽然每期变换的位置都在本页上,但是专栏作为报纸的“面部表情”,天天跟读者见面,读者已非常熟悉,轻易“变脸”,想必读者未必接受。因此,《求证》栏目在栏头,和版面位置方面可以加以处理,增强可读性、可视性,谋求“转型”理念,让读者更容易了解栏目特色。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