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忍到反抗《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比较(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隐忍到反抗《曼斯菲尔德庄园》与《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比较(3)

三、成长环境中性格的比较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最终成长过后的性格也必然有所不同。虽然范妮和简的童年经历,周遭的人物环境有类似之处,然而她们各自成长起来的性格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文献综述

第一,范妮和简在环境中产生的需要不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可以把这些需要归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是本能,而安全是基本,它们两个都属于低级需要的范畴。而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有资本或者说欲望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范妮在曼斯菲尔德庄园生活期间,托马斯爵士给了她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让她可以吃饱穿暖,并且也给予了一定的安全需要。对诺里斯太太以及玛丽亚、朱莉娅两位表姐来说,尽管会使唤和嘲笑小范妮,但毕竟没有虐待她。所以范妮的基本安全需要还是有所保障的。至于高层次的需要,介于仆人和亲人之间尴尬地位的范妮,一直以来就被灌输自己和表哥表姐们的身份有别的思想,并且时常遭受戏弄和嘲笑。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二表哥埃德蒙有着善良的天性,会主动去关心范妮,帮助范妮,由此,对范妮来说,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严重缺乏的,更不要说自我实现的需要了。羞怯、温柔、宁静的性格,导致她并没有去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坚定决心,反而更多的是逆来顺受,以至于最后成了习惯。简·奥斯汀在小说后文有提到当范妮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环境转回到自己原来的家朴茨茅斯的时候,她反而难以适应。她甚至不自觉地开始嫌弃原本所在的家庭环境吵吵闹闹,乌烟瘴气,原本陪伴自己的家人没有规矩,不守礼仪,连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好。可见在范妮的世界里,自己早就适应了托马斯爵士家的生活基调,井然有序,高贵绅士,以至于让她宁愿选择顺从与忍受,变作谦卑与感恩。而导致范妮面对别人的嘲讽与戏弄没有发起反抗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她自身对环境的需求不高。“因为范妮回家之后逐渐感到失望,发觉自己生身父母跟前不会有幸福,因此,我们认为不该同情她。自己的家里没有清洁和安宁,缺少礼貌和秩序,这使范妮很不自在。对此我们加以嘲弄,我们提醒说,合乎礼仪的行为固然是灵魂的支柱,然而正是为了礼仪传统,人们却常常出卖自己的灵魂,同时,素朴、温暖的感情往往伴随着紊乱。” 朴茨茅斯的家,对范妮来说是非常糟糕,没有秩序的,并且家里的人面对范妮的回归也是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并不重视,在这个家范妮似乎找不到一点存在感。与之对比,在托马斯爵士家的时候,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有着很大的满足,虽然时常受到怠慢与轻视,但毕竟表哥埃德蒙,严厉的托马斯爵士还是会关注自己。所以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来说,范妮对环境的需要还只属于中低水平的范畴。与之不同的是在勃朗特笔下,成长时期的简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大致的满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