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牧村的歌唱艺术风格(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谈关牧村的歌唱艺术风格(5)


谱例3:《鹰笛》(12—33小节)

三、关牧村的歌唱艺术风格对声乐演唱的启示
(一)掌握自然科学的演唱方法
女中音的音域最接近人们讲话的音域,基本音区主要在a-b2之间,这种声音轻松自然,让人听起来很舒服。中声区的训练对女中音来说非常的重要,女中音中声区的音色要浑厚饱满,又不能失了自然柔和,它是在得到正确的歌唱训练后,自然发挥出的音色,而不是故意向下压嗓子,做出来的浑厚。
和女高音相比,女中音在高音的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女高音在演唱高音时,由于天生条件,很容易就混入假声,唱出高音。而女中音在演唱高音时,想要做到真假声的自然结合却没有那么的容易。在早期关牧村演唱的一些作品中可以发现,她在演唱高音时听起来有些吃力,真假声过度不自然,让她的声音听起来不够连贯,有些生硬。后来,关牧村跟随沈湘老师学习声乐。沈湘老师针对关牧村的这种歌唱现象,为她制定了真假声结合、假声的开发训练的方法。通过沈湘老师的指导与训练,关牧村更好的实现了真假声的结合,对歌曲的驾驭更加自如。她对歌曲《沙滩上》和《练声歌》的演唱,充分的体现了她对高低音转换,真假音结合的驾驭能力。
不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任何科学的唱法的最高境界都是自然。只有自然的歌唱发声唱出的声音,才是一种高质量的享受,听起来才会让人觉得的舒服。在女中音的训练过程中,要找到正确科学的发声练习方法,不能盲目的追求大音量、厚音色等某一方面,而导致进入演唱的误区。女中音练声期间,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按照科学自然的练声方法进行声音的训练,循序渐进,做好换声、真假音混合等工作,以达到科学正确的歌唱与发声。
(二)提高歌唱者的艺术修养
关牧村对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这一方面是由于她具备了较纯熟的发声技巧,另一方面,这与她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对一首作品的完美演绎,不仅要求歌唱者拥有纯熟的歌唱技艺,还要求歌唱者培养深厚的艺术修养。
歌唱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歌唱者在演唱时,如果只凭发声技巧,不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就不会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关牧村的演唱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也正是因为她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融入到了歌声之中。
对一名歌唱者来说,丰厚的文学修养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量文学知识的积累可以让人的内心得到丰富,提升人的内在美。这些知识的获得,都会对歌唱者的演唱予以帮助。关牧村非常热爱读书,她丰富细腻的歌唱情感与她丰厚的文学修养也是分不开的。
(三)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民族化
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的继承、借鉴、吸收和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丰富的演唱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厚的理论文献、科学的训练方法、妙不可言的风格特点在内的方法和体系。[4]
关牧村的歌唱一直坚持以民族唱法为主,融入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她热爱民族音乐,坚持走民族路线。“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民族化。”一直是关牧村的艺术追求。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排斥西洋美声唱法,但在对西洋美声唱法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民族艺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石惟正在《建立中国声乐学派》中说:“可悲的是国内一大批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团体的演员只拿国际参赛和出国留学当作唯一的目的……中国歌上极少下功夫,民族音乐又无兴趣去学,不去钻研风格、语言及歌曲再创作的方法,又置群众的口、要求于不顾,最后形成中国人不欢迎,外国人又不承认,‘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5]石老师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遍很严重的问题。很多美声唱法的学习者都以演唱外国的声乐曲目为荣,而对中国民族歌曲的重视不够。有学者曾提出过要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们也都为此努力过、奋斗过,目前,已卓有成效。但仅仅靠老一辈的不懈努力是不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声乐学习者们去继承、去发扬,将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一代代相传下去。不论你是男高音、女高音亦或男中音、女中音,学习美声唱法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唱好我们的民族歌曲,更好的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