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蕴(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蕴(3)


(三)社会历史环境所致的悲剧
汪曾祺的作品虽与政治没有密切的联系,但每个作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创作。汪曾祺曾说“中国的各种运动,我是一个全过程”[3],由此可见汪曾祺的丰富经历。汪曾祺在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悲剧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和建国后。
建国前,主要是以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的昆明为背景。当时人们生活在民族危机与物质匮乏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去寻找方向生存下去。作者正是以此为背景,抒发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被时代扭曲人性的人的痛恨。《落魄》中的扬州人的经济与精神状态不断下滑,没有转机,由原先的开朗变为最后输掉尊严苟且偷生。作者最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厌恶!我恨他,没有理由。”《鸡毛》中的金昌焕偷了无依无靠的文嫂的鸡,并借用文嫂的锅炖了这只鸡。作者结尾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来表示自己对这个人性扭曲的人的嘲讽。而在《日规》中,在动荡社会中高教授不顾身份靠卖花来文持生活,潜心做学问的生物系助教蔡德惠最终肺结核死亡,作者对社会的无奈与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主要是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骑兵列传》是汪曾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返文坛的第一篇作品。在文中,汪曾祺写到:“但愿这些老同志平平安安的。但愿以后永远不搞那样的运动了。但愿不再有那么多人的肋骨、踝骨被打断”[4]。作者直抒胸臆,控诉斥责文化大革命对当时人们的迫害。《黄油烙饼》中,当社员吃着红高粱饼子时,干部开会却吃的是羊肉面、炖肉米饭和黄油烙饼之类,官僚作风可谓严重。萧胜吃着妈妈做的黄油烙饼时,不禁想起饿死也没有动用黄油的奶奶,大哭起来。在这篇作品中,汪曾祺以儿童视角来描写大跃进时期那个饿死人的年代,没有激愤的感情,只是叙述,但悲伤却难以抑制。最让人感到无比心痛的应该是《八月骄阳》中老舍被逼自沉太平湖。文中全文主人公老舍未有一言一语,只有旁人对老舍死亡的议论。文中借用了三句古诗来评价老舍:“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千古艰难唯一死”和“士可杀,而不可辱”。这些诗句让我们体会老舍以死来反抗现实来证明自己清白的行为。汪曾祺借用文中人物之口来批判社会,表达对一代文人沉重地哀悼!汪曾祺小说中最悲壮凄凉的应属《天鹅之死》。一只天鹅被人打死,另一只“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以自毁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汪曾祺用天鹅的命运来暗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芭蕾舞蹈演员白蕤的悲惨命运。作者批判文化大革命对善良和美好的破坏,对无辜人们的摧残。浓重的悲剧意氤氲在整篇文章中,让作者在校正文章时都“泪不能禁”。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