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2)


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推动着语言的前进,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与之相应的是语言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文化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大量新事物新情况的出现,原先的词汇已无法准确的描述与表达,这就要求语言与文化的匹配,产生新词汇与所涌现的新文化现象所对应。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谓唇齿相依,连根共树。汉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汉文化深刻的印记。因此,汉文化如果渗透进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重要帮助外,还能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汉语的认知能力。
世界上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千种万种,这些语言不单单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工具,还是人们用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它无时无刻不在反映一个民族社会、文化(价值观、深层文化、思文方式)、生活方式。体现语言的人文性。
在人文性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更为突出。汉民族一直以来就把语言看做是一个联系的、发展的、主观的对象,把语言看做是一个人参与其中、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表达阐释的过程(“人”和“天”)。西方语言是以形统神(结构主义语言学),而汉语则是以神统形(意合法)。汉语很多句子成立的要素是语气不是形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二、汉文化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体现在:提高学习者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消除文化隔阂,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兴趣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每一种语言都融汇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所独有的文化与历史,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道德修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正是由于它们在文化上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难。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往往会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的激情。例如,在称谓上,中国人常称呼对方的姓以表亲切、拉近关系,如:“小李”、“老王”等。而在说英语的一些国家,如果单以姓相称有时会引起对方反感,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在小学里老师称呼学生,监狱长称呼囚犯等。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好汉语的基本知识,打好汉语的基础,还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灌输相应的中国文化知识,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加汉语教学的趣性,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社会的心理和文化特点,更好的掌握交际规律,渐进性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隔阂现象
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渗透过程中可以使学习者一面学习汉语的基本知识一面感知中国的传统礼仪文明、中国的仁爱思想,独特的审美情趣,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为贵的价值传统、中庸思想。例如:中国人的性格一般比较内敛含蓄,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绩受到朋友夸赞时,往往谦虚的回应:“哪里哪里,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而欧美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很坦然地接受大家的赞美,但这并不是说欧美人不谦虚。中国人的谦虚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为的是不与周围的人产生距离,更好的与周围的人相处。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价值。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消除文化隔阂与心理隔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让学习者更深刻地更全面地认识对中国国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让学习者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不同的思文方式、风俗习惯,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