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民国时期服装设计师为例(8)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民国时期服装设计师为例(8)

二、女权思想的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女权问题 也被摆上了台面,首先提出维护女权的不是女性,而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男性所提出的,在 这些人看来,西方女性的面貌、形体才是健康、美丽的代名词,西方女性的服饰才是时尚的 化身。而那些曾经依附于男性,迎合父权喜好者所产生的小脚,反而成了被嫌弃、被批判的 对象。一些女性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也就放开小脚,一些时髦的女性脱掉传统服饰换上了 洋装。

而后,因女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受到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 影响。又因孙中山在 1912 年 4 月提出“振业实业”,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开启了女子就 业之路。这些使得妇女有了独立,平等的意识。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追求“男女平等”, 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们这种意识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就如玛里琳•霍恩所言“在 那些保持妇女从属于男子的文化中,认可的服饰样式在几代人中相袭不变,有时甚至是几个 世纪。但是,当妇女拒绝接受这种无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寻求和男子一样的平等身份时就会 发现妇女服饰风格迅速变化。”②

所以,民国初期颁布的那个简单的服制中提到“女子礼服,采用旧制”便轻易的让一些 激进的妇女团体多了心,认为男子礼服都改了,而女子礼服却不变,这是明显的男女不平等。 因此开始抗议,当时激进女性谈杜英在《神州女报》发表《女子礼服足称制定耶》,其中提 到:文献综述

服制虽仅为形式上之关系,然国礼所系,不可不慎……对于女子,则不然,写情 书爱秒时之间,草草制定,衣裙一仍旧式,冠履更付缺如,岂女子之与男子,不能平

①梁启超《变法通译。论女学》,李又宁、张玉法主编《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1842-1911)》,台北

龙文出版社,1995 年版。

②(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乐竟泓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0 月 版。

等有如是焉?无他,此正吾人无参政权之一棒喝也。夫女子,使能占一议席者,则于 提议服制时,即可有所建议,不致如今之简陋不适用矣。说者乃有以女子参政权为不 急之务者,是真欲永久奴隶我女界耶。①

这时女性对服饰的争取,与早期男人们提出的女权已完全不同了,这次是女人们自己开 口说话,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以前那种单纯的传统服饰或西式服装已 经无法满足女人们寻求和男子一样的平等身份的需求。正如张爱玲所说:

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 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一九二〇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 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 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一切女性化,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② 所以早期的旗袍出现,这里的旗袍自然与清代的旗装是两回事。 三、旗袍的出现也与当时妓伶效仿男装有一定的关系,“此种服饰,更易于冬日,貂冠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