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个性特征研究(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陶渊明的个性特征研究(5)


(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陶渊明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喜欢宁静的乡村,因为他们能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些乐趣不仅能让他欣然忘食,而且还能常常使他游历于世俗之外,自以为是“羲皇上人”。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其一传达了这种乐趣。“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把眼前那些可爱的景象集中起来构成了一幅朴实无华的乡村图:一片宅地,几间草屋,房前桃树和李树上结满果实,挂在枝头,房后榆树和柳树枝繁叶茂,树荫供人们乘凉,眺望远方,村庄房屋隐约能够看见,近处的炊烟盘旋上升,巷子里的狗发出汪汪的叫声,桑树上公鸡快乐的鸣叫。“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句描写给人以夏季凉爽的感觉,“贮”字加强了“蔼蔼”的程度,就像在炎热的夏季看到了一片浓密的树林一般心情舒畅。陶渊明喜爱农村自然景物,在这些景物中融注了令人喜悦的主观情感,使人的性格和感情也借助于这些景物映衬出来,也构成了诗人的作品所独特的田园风趣。
这些景物在陶渊明笔下似乎都变得有感情了,十分讨人喜爱,令人神往。我们读诗的时候似乎感受得到诗人的那份恬静。他不用强调自己如何热爱田园,只要读到这首诗,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我们就知道他热爱的程度有多深了。因为我相信只有真正的热爱田园美景和生活的人才能描绘出如此美丽真实、富有人情的田园乡村面貌。
(三)固守田园的决心
同时期的其他隐士选择身处别墅山庄,或者独处郊外,他们所谓的田园生活只是游猎垂钓,写农事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并不曾深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而陶渊明则是躬耕的实践者。其夫人翟氏安于勤苦,与他志同道合。李文初先生说:“无论是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还是比较淳朴的农村风习,都给他一种称心实意的好印象”。 [9]陶渊明认为,虽然长时间的农耕也会很辛苦,但是这与“心为形役”的痛苦比起来还是轻松快乐的。
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了农耕时候的辛苦,四肢诚然很疲劳,但是可以消除随时遭遇横祸的后顾之忧。劳动是辛苦的,但却是自由、安全的。当然躬耕有乐,有忧,也有苦。在官场陶渊明担心“异患”,在田园忧心庄稼长不好,像农夫一样直接关心自己的收成,害怕天灾会毁坏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渊明会有这样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天灾确实让他尝过苦头:“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归园田居》其三描述了劳动的艰辛:“一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去了,到晚上月亮都升起来了才带着一身夜晚的露水回到家里,劳动地点那么远,劳动时间又是那么长,艰苦的劳动在考验着他。是继续过艰辛的农耕生活,还是重返仕途呢?接下来陶渊明回答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再累再苦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本愿。即使陶渊明家中失火之后生活更加困顿的时候,朝廷征召他为“著作佐郎”,“田父”曾劝他重返仕途,陶渊明都意志坚决,绝对不摇摆。
生活困苦的时候,躬耕艰辛吃不消的时候,陶渊明仍然不动摇。不违其心、率性任情的陶渊明如果不是醉心于田园之乐,怎么会如此坚决地要留在田园之中呢?即使岁岁年年的辛勤劳动并没有换来温饱的生活,即使他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他也坚决不再踏入“尘网”。陶渊明超越了同时代的隐士,活得洒脱,在大自然和田园之中怡然自乐,成就了其“田园诗人”的美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