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分析以《文化苦旅》为例(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分析以《文化苦旅》为例(5)


(三)视野大
余秋雨的散文视野非常大,在其文章中都能看出,古今中外都包含在其作品中,读他的文章总是能感觉自己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例如《三峡》作者从李白的“早辞白帝彩云间”牵引着读者的思路,到《白帝城托孤》到舒婷的《神女峰》。向我们大家描述了三峡“美景”,读他的文章像是经历一场文化旅程。他的作品不但能给人呈现现实的美景,更加入了自己对历史和对文化的感悟,这又怎么不能说明余秋雨散文视野大呢?一本《文化苦旅》就带我们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包括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西起敦煌,东到上海,北到黑龙江,南及东南沿海,真的是用生命去感悟去书写的旅行。读他的散文就像自己跟随他真实地游历了一番,处处走得那么详细。
(四)格局大
余秋雨的散文格局比较大,一般都分为几个小节。开始是淡淡的几句话引出要描写叙述的对象,然后描写风景或人物,最后通过某个事件,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继而产生一连串的联想,再运用文化分析的手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叹,最后下一个情绪化的结论或是丢下几句引人思考的警句,然后毅然结尾。比如在《白莲洞》中:“我进入洞口,不知是哪一天,哪一个部落,也偶然走进了洞口。一声长啸一声欢呼人类完成了一次占有。” 作者常常从见闻写起,开始想象由远及近,带有浓厚的历史想象,由浅入深,从进入白莲洞,想到哪一个部落,到后文的桃花源、水帘洞、张晓峰的《武陵人》、赖声川博士的《暗恋桃花源》、天外飞行体黑洞,古今中外,远古现在,作者以自己丰富的想象都融合在自己的文章中,为我们介绍了白莲洞。例如:“终于,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长长的隧洞,期间奔逐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为结尾,为读者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引人思考的警句。从总体上说余秋雨的散文是大气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以独特的手笔,带我们时而走进历史时而走进科学,这种远古中外的穿越,是一种神奇梦幻的心灵旅程,对读者也是一种心灵洗礼。
余秋雨的散文突破了文学界限,走向了文化领域。为散文界的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吸引了更多读者。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是散文进步的表现。他以气势恢宏又华丽典雅的语言特点,小说化的艺术手法,独特创新的写作模式,使得他的散文得到了更多读者的喜爱。余秋雨凭借《文化苦旅》,拥有了大批喜爱他的读者。余秋雨毋庸置疑地成为散文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散文在文学界是不容忽视的,研究他的散文更是一种学习,一种快乐。我也期待着余秋雨先生有更多的作品。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