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存茬的问题原因及對策【2310字】
时间:2023-05-10 23:1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摘要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地区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引进。偷逃避税问题,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原因;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东部地区论文网,新批企业数量。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在总量中所占比重均超过80百分号;中部和西部所占的比例很低,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均不超过9百分号。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明显失衡。 2。产业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于其他产业的比重较低。截至2000年底,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百分号。60。87百分号,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15百分号。37。31百分号,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85百分号。1。82百分号。这说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3。存在重复引进现象,且未能有效地消化。吸收。在以合资方式引进的外资中,属于硬件技术的成套设备进口占了绝大部分,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及金额较少,中方企业对外方存在技术依赖。 4。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转让定价,手法主要有:在企业建立初期,对进口成套设备高定价,可多提折旧尽早收回投资,若是合资企业,又可增加其在合资企业中所占份额,以后可多分利润;企业投入运营后,高价从境外关联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关联公司,然后由境外关联公司将产品以正常价格销售给无关联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当国外所得税税率低于时,上述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时,合资企业仍向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外商投资企业还存在滥用税收优惠的问题,它们通常实施金蝉脱壳“之计,即在享受完优惠后,将原企业资金撤走,再在异地投资另成立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重新享受优惠。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偷税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未能正确认识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高估税收优惠的作用,以为税收优惠越多,吸引外资越多,在中央统一规定的优惠之外乱开口子。这样做的危害是:(1)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给外商留下一种投资环境不好的印象。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现在越权减税,将来有可能越权增税,吓跑了一部分欲来投资的外商。(2)各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上恶性竞争,造成地区间的不均衡。(3)造成税收流失。 2。税收优惠政策有不妥之处。(1)地区优惠明显。在优先发展东部的政策指导下,针对东部地区设计了很多税收优惠。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划出部分区域为经济特区,规定凡在经济特区内投资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投资于什么行业,均减按15百分号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纳税。(2)产业优惠不明显。税法规定,如外商投资于生产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可享受免二减三“的待遇,但未对生产性企业再作进一步的区分。即使其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仍可享受此项优惠。很显然,有些不该享受优惠的行业也享受了优惠。另一方面,有些行业优惠不足,比如对投资于能源。交通的外资企业给予免五减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但由于这些行业所需资金多,投资回收期长,优惠对外商缺乏吸引力。从实际执行效果看,这些行业吸引外资的效果不理想。(3)税收优惠方式太过初级。简单。税收优惠方式有多种,如减免税。投资抵扣。提取投资准备金。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但所选用的仅有减免税。亏损结转等形式。 3。税收政策欠透明。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依据的有法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这些资料纳税人都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得到。但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通知。答复。说明,这些资料仅在税务机关内部运转,纳税人不易得到。故外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了解具体税法规定,感到很不适应,在执行中无所适从。 4。反避税措施不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反避税条款规定,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对于不按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交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比如在商品交易价格方面,税务机关可按下列顺序所确定的方法进行调整:(1)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进行调整。(2)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价格所应取得的利润水平进行调整。(3)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进行调整。(4)在不能使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例如限定最低限度利润率的方法等。税法中规定按下列顺序所确定的方法进行调整“,意即进行价格调整时必须依次采用这些方法,而不能任意采用。这给有的企业以可乘之机,其往往采用下面的手法避税:A以转让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将货物销售给关联企业B,B再以较低价格将该货物的一小部分销售给无关联企业C。税务机关在调整转让定价时,如果不能采用第一种方法,即没有独立企业间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可供比照的话,必须按第二种方法进行调整,于是B销售给C的价格成了调整时的依据。由于B销售给C时故意定低价格,这样就使得按其应实现利润水平调整后仍达不到公开市场价格水平。而B仅将一小部分货物销售给C,故关联企业所获利益足以弥补其低价销售给无关联企业C所造成的损失。结果是税收流失,利益受损。如果没有按下列顺序“的规定,税务机关运用第三种方法,即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进行调整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