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2)


1.1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走势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
1.2:全国各种物价指数  (数据来自中国物价在线)

由图1.2中可以看出,对我国物价水平的衡量有各种物价指数,一般运用较多的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全国物价在2005年之后产生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年到2009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2009年下半年物价又开始上涨。2011年我国的CPI指数连续几个月创新高。因此央行上调存贷款准备金,希望可以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但上调存贷款准备金之后反而对我国国内商品价格产生更大的影响,物价上涨越来越快。通货膨胀已经在我国蔓延,解决物价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问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详细的总结。文章第二部分对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的理论进行分析,主要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汇率传递理论进行分析。详细解释了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第三部分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几年我国物价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第四部分研究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影响的传递路径,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渠道和非贸易渠道影响物价水平。然后第五部分根据上文内容选取人民币汇率、居民价格指数以及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最后第优尔部分对稳定物价提出了相应建议。
2  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理论概述
2.1  购买力平价理论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该书中以比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即PPP 理论):决定汇率的基础的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其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源于“一价定律”。一价定律的理论指出,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是一样的。如果存在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那么国际商品贸易将出现,直到价差消除,交易才会停止,然后达到平衡的商品市场。因此,对于不同的国家,货币的每一单位都应该有同样的价值。绝对购买力平价指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比率,可以用公式可表达为e=PA/PB。需要指数该理论中运用的价格指数是指该国的价格总水平指数。由此能够看出,绝对购买力平价要想有效必须满足两个国家的消费篮子是相同的。
然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却认为, 汇率的变化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该理论认为本币的贬值,会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所以只有在本币贬值程度与本国通货膨胀率和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相等的情况下,此时的商品市场就能达到均衡状态了。同理,本币升值程度与本国通货紧缩和外国通货紧缩之差相等时,此时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相对购买力平价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其成立的条件相对比较宽松。
2.2  汇率传递理论
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理论是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的,该理论进一步研究汇率与价格间的关系,深入地分析了汇率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了价格决定汇率机制,但是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理论则反过来研究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同时汇率的波动也决定着物价水平的变化。汇率传递效应一般是指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一国商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若汇率的传递效应比较高,这就表明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程度比较大。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