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及對GDP的修正【8525字】
时间:2023-05-10 23:2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摘要:现行GDP由于没有反映资源环境的耗减和恶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受到非议。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程对资源环境的作用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最终求得一国当期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之后的GDP,即绿色GDP。 GDP曾经被一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推崇,认为是可以反映经济秩序中有关供给。需求。失业等议题的有用依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及其进步程度的最重要指标。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GDP指标体系已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它没有核算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水土流失。资源枯竭和破坏臭氧层等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未能反映潜在的成本。潜在的收益及生态社会效益,未能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问题,相反,对资源环境的无限制耗用却成为GDP增长的强大助推器和源动力,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积极开展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认真研究资源环境耗减和保护对GDP的影响,对完善GDP这一重要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环境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指标 本文研究的仅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与GDP直接相关但被现行GDP忽略的那些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及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便于收集资料和相对准确地计算,我们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划分为九大类,即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来核算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及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这六项指标共同构成了应直接调整GDP的价值核算体系。 (一)资源环境核算的物质指标 1.矿产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产生的废物总量。 2.土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质量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水资源。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洪涝灾害。 4.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海洋资源。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质量,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下降数。 6.草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质量指数,草地退化(特别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耗减,种群数量的耗减,珍稀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耗减数。 8.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利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措施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环境资源。反映大气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地区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另外还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泄漏。废弃污染量指标。 (二)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 资源环境的物质损耗(或改善)只有通过价值核算才能进行总括反映,并进入GDP体系,进而对GDP进行相应的修正。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是指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资源环境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些耗减的价值反映便构成耗减成本。对耗减成本的核算,首先应按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及相应的明细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如矿产能源资源的统计分类标准可参照地矿部制定的标准等等),再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核算资源环境的存量。使用量和耗减量,及相应的价值量。 2.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也就是资源环境的恶化成本(DegradationCost),是指因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及因对资源环境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资源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下降),而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损失。对资源环境损失成本的核算,可先根据上述九大类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根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资源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那些资源环境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超标或未达标的差额是多少,对资源环境质量恶化的关联度和破坏程度有多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恶化程度估算其损失成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不可抗拒的非人力因素如自然侵蚀。自然灾害造成的资源环境的损失,它虽不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与人类活动间接相关,并直接导致资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国民财富积累的减少,因此,这部分损失也应计入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之中。当然,这部分损失在修正GDP时,不应全部一次计入,而应确定一个适当的系数分期计入。 3.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环境的同时染污。破坏或损耗了另一项或几项资源环境,从而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或损耗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再生成本是指将资源环境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和补偿的价值。 4.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是指保证资源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尽量减少自然力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侵蚀,维护资源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而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所花费的成本。具体包括:资源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维护。更新费用,如三北防护林建设费用,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费用等;预防和保护资源环境污染的运作费用;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费用;为改善和发展资源环境而投入的费用等。 5.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它资源替代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建设替代资源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因对某些资源进行限制性或禁止性开发利用,及因资源环境保护而对某些相关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压缩。调整。关闭,造成资源闲置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例如因森林的禁伐,导致森工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造成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如造纸业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政府不得不强行关闭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由此形成的产值损失和就业压力;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一些相关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导致部分设备。资源闲置,等等,这些都构成巨大的机会成本。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这种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付出是必要的,有益的。 6.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是指国家。企业开展以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给人类。自然。社会。企业带来的绿色收入。主要包括因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生态效益;国民因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企业因进行绿色设计。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等一系列绿色管理活动,创立绿色品牌,促使生产效率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升,销售收入增加,资源消耗下降,环境污染减少,环保支出减少,同时还可获得政府税收上的优惠和奖励,这些都构成了企业的绿色收入,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 二。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 如何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计量,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物品的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波动决定的,效用和稀缺性是物品价值形成的必要充分条件。资源环境作为特殊的。高效用的。稀缺性资源,其经济价值越来越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价值,而表现为外部性“的非市场价值;其次,资源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既属于当代不同区域的人,又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资源环境的价值应建立在一个空间(即地域)公平性和时间(即代际)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同时,资源环境价值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它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经济开采和利用,其存在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经济和非经济功能。正是资源环境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它的多价值性。资源环境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人类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而且也包括对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以及对地球生物圈系统整体完善。健全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因此它的价值是固有的,不完全依赖于人的判断和评价。自然界无时不在产生着事物,必定存在在先,存在本身及其创造者是第一位的。每一事物都有价值“。资源环境具有多样性价值,如经济价值。生存价值。选择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和统一性价值。精神价值。美学价值等,这就决定了对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应运用多重计量属性和采用多种计量手段。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1993年修正的SNA体系即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卫星体系“中,对自然资源的耗减和降级的虚拟环境费用的估计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市场价估价。维持费估价和根据支付意愿原则的或有估价。笔者认为,要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应针对不同资源环境的内在属性和固有价值选择不同的计量模式,而不是仅局限于上述三种方法。 根据现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观点,资源环境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现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1)现实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指资源环境可直接用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经济价值。其中有的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获得,如矿产资源价值。木材价值。水资源价值等;有的虽不能直接套用市场价格,但可以通过市场的办法估计直接使用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资源环境并非直接用于生产和消费的经济价值,它们没有直接的市场价格,其价值只能间接地表现出来。如湿地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这种间接的使用价值可以通过有无法“来间接计量,即设想如果没有这类资源环境,用其它方法达到同等功效所需要投入的估计值。(2)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保存或保护某一资源环境,以便将来使用而作出的预先支付。选择价值仍属于使用价值范畴,但它所衡量的是未来的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以确保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某一资源环境的供给。(3)存在价值是指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的存在而愿意支付的数额,是资源环境以天然方式存在时表现出的价值,这是一种生态价值。存在价值可以通过调查支付意愿或接受意愿来计量。例如美国的自然景观区科罗拉多大峡谷,问卷调查的计算得出,保护这一景观的收益,按支付意愿额高达78亿美元。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对上述九类资源环境分别进行价值核算。 1.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由于这三种资源的市场价格较为完善,因此,可以用市场估价法进行核算。即以现期经济活动对上述三种资源的耗减量Qi和相应的市场价格Pi为基础,计算该种资源的经济使用价值。但考虑到现行的这些资源的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到代际的公平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因此,价格明显偏低,应在此基础上加上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Ps。时间调节系数Pt和环境调节系数Pc,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生态价格“。Ps表示资源所有者享有的法定权益,是国家凭借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而获得的权益补偿,它一般通过绝对地租“。级差地租I“和垄断地租“等形式表现出来,国家通过Ps形成专门的资源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资源环境的保护。节约利用,新资源和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以实现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Pt表示资源的未来价值,即因今天的使用致使后代无法使用造成的损失。由于这种损失受未来替代资源或技术状况的影响,准确估计的技术难度较大,但当未来的替代资源的成本小于目前的资源成本时,Pt=0。Pc表示该种资源的开采及耗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综上所述,这三种资源的耗减价值为Ci=Qi(Pi+Ps+Pc+Pt) 2.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两种资源宜采用收益还原法,它是依据替代与预测原理,着眼于未来的预期收益,以适当的还原利率折为现值。现以耕地为例计算其每亩价格。 每亩耕地价格=每亩土地净收益/收益还原率=(农作物种植业的每亩产值-每亩成本总额-每亩投资机会成本)/收益还原率 收益还原率一般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再加上风险调整系数和通胀率。 这样计算出的每亩耕地价格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价格,再加上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Ps。时间调节系数Pt和环境调节系数Pc,即为每亩耕地的耗减价值。其它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价值也可按此方法计算。 3.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价值核算。之所以核算这两种资源的价值是出于对生态平衡及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考虑,因此,对这两种资源应重点核算其生态价值,宜采用的方法是维护成本法。它的基本思路是:为不损害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减少或避免某些经济活动,替代某些经济活动的产出结果,不改变产出但通过应用新技术替代某些经济活动的投入,不更改经济活动本身但同时开展预防资源耗减或恶化及恢复资源的活动等等。这一时期因采取以上行动而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为该时期的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维护成本。对这两种资源的核算,采用有无法“基本上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与市场估价法相比,维护成本法在理论上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再生资源的价值核算。由于再生资源一般都有较完善的市场价格参照系,因此可套用市场估价法,其核算过程在前而已有阐述。 5.环境资源的价值核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价值,是环境资源以天然方式存在时表现出来的价值,因此,这种价值只有通过调查支付意愿或接受意愿来计量,即针对环境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化,人们为了避免能观察到的变化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但由于这种估计结果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缺乏统一性。可复核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程度较差,因此必须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常用的方法有: (1)复原成本法。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恢复到原状所需成本进行估算的方法,适用于环境污染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的破坏的价值估算。 (2)替代品评价法。当某项环境资源的价值无法直接核算时,可通过估价替代品,即某项与所要估计的项目大致具有同等效用或相等牺牲的项目的价值来确定环境资源价值。这种方法主要用来估算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所折合的价值量。目前国外多采用Misham公式计量,其公式为: E1=∑YtPTt(1-r)-(t-T) 式中E1为人体健康损失费;Yt为预测个人在t年的工资收入额;PTt为某人从T年活到t年的概率;r为T年到t年的有效社会贴现率。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患者的医药。医疗费用损失用下式计量,E2=∑Pnx1Pnx2Pnx3Yn(1+Y)-(n-χ) 式中E2为医药医疗费总额;Pnx1为年龄从χ1活到n的概率;Pnx2为从χ2活到n并有劳动力的概率;Pnx3为从χ3活到n有劳动力并仍在工作岗位上的概率;Yn为n年的工资收入。由于国内掌握的资料有限,故多采用Misham公式的变型来间接计量由于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其它的方法还有数学模型法。综合分析法等。 由于我们已经分析和给出了各种资源环境的计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根据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所确定的内涵,对上述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损失成本。恢复成本。再生成本。保护成本。替代成本。机会成本和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进行评估和较为准确的计量,从而为最终探讨资源环境因素对GDP的修正做好准备。 三。资源环境因素对GDP的修正 资源环境因素对GDP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程对资源环境的作用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求得一国当期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之后的GDP,即绿色GDP。其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1.由于现行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的市场价格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虚增了企业利润,这部分虚增的利润应从GDP中扣除。 2.资源环境的耗减意味着原有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由此增加的产值是虚拟的,必须从GDP中扣除。其计算公式为:本期资源环境的耗减量=期初的资源环境资产+本期增加的资源环境资产-本期耗用的资源环境资产。根据本期不同资源环境的耗减量,乘以相应的资源环境价格或价值,即为该种资源环境耗减的经济价值,其累计额应从当期GDP中扣除。 3.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是由资源环境质量的恶化或下降引起的,它直接导致社会财富积累的减少,应从GDP中扣除。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某种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本期该种资源环境恶化或下降的质量和数量×相应资源环境的市场价格或生态价格或估计价格 对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作具体分析。例如,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爆发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亿元(ChinaDaily,1999),由于这种洪水属百年一遇,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天灾,因此,这种损失对GDP的修正可采取分期摊销的办法,即在一定年限内,把损失额平均分摊于各年的GDP,并从当年的GDP中扣减。但对其它正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失,如台风损失。赤潮损失。地质灾害损失等,应直接扣减当年的GDP。 4.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由于这些成本的发生并没有导致资源环境质量的提高或数量的增加,只是使资源环境保持或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它没有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而现行GDP核算过程中,则把这些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都计入了GDP,形成灾害越大→恢复性投入越大→越能拉动GDP增长的怪圈,似乎成了灾害有益了,难怪1998年大洪灾后,有些学者要论证灾后重建对GDP的拉动作用了。因此,这部分投入费用必须从GDP中扣除。当然,对资源环境采取的恢复性。保护性措施,不可能全是简单的修复。再生,而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改善,对于这部分投入,不应从GDP中扣除。 5.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保护资源环境免遭耗减和恶化而发生的,是一种价值牺牲,在现行GDP核算过程中已得到真实而恰当的反映,因此,不需要再作调整。 6.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是因资源环境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带来的,是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应该成为影响GDP的正因子_即增加项。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修正后的GDP=现行GDP-因加入资源环境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环境调节系数而减少的利润-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 四。结束语 作为一项目前国际上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的国民核算的前沿课题,本文的研究还是粗线条的,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下面还需要特别强调几个相关的问题。 1.核算绿色GDP不是要取代目前使用的GDP,但绿色GDP作为现行GDP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性指标,对现行GDP的修正和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修正和完善需要借助于更多的综合。虚拟估算等技术,在操作上还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步骤(即使它们是不完善的)来改进现有的工作,而不是把精力仅仅限于对不完善性的漫无止境的攻击上“。 2.由于资源环境要素众多,计量极其复杂,借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领先国家的经验,如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关于环境防御支出数据的编制,法国的自然遗产帐户,挪威关于石油。森林。渔业等重要资源的核算;又如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关于石油的耗减。环境资产的降级。森林砍伐和土地耗用的核算,等等,再结合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应重点核算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制编出相应的实物量表和价值量表,以此测算出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GDP。 3.资源环境各项数据的统计和核算,主要应依托于各资源环境主管部门的业务核算汇总资料和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再辅之以必要的专项调查,以取得全面。系统。客观的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科学的推算,来求得本期资源环境的各项数量。质量指标。 4.资源环境的核算既涉及到宏观主体,即境内所有拥有资源环境资产的部门。机构单位,还涉及到各微观主体,即直接占有。经营。管理。耗用各项资源环境资产的企业单位。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资源环境核算的宏观准则,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应相应制定资源环境会计准则,具体规定资源环境资产的定义。计量。计提。摊销。核算,以及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等内容。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紧急问题委员会(EITF)自198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清除石棉费用会计(Issue89-13)。环境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Issue90-8)。环境负债会计(Issue93-5);此外AICPA于1996年10月公布了Statementofposition(SOP)96-1环境修复负债公报,提出了企业应对自己负担的修复环境负债进行会计处理的方针。欧盟也于1993年出台了经济管理·审计计划法,规定企业会计要编制环境报告书,应揭示影响环境的七个项目等等。可见,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都建立了各自相对完善的核算体系,才能保证资源环境核算的及时。准确,并趋于完善。______ 参考文献: 〔1〕吴优,曹克瑜.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问题的思考〔J〕.统计研究,1998,(2). 〔2〕高敏雪,谷泓.对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认识〔J〕.统计研究,1998,(3). 〔3〕薛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J〕.统计研究,1996,(6). 〔4〕周德群,陈宝书,李玉顺.环境资源计价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煤炭经济学报,1998,(4). 〔5〕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述(二)〔J〕.统计研究,1999,(1). 〔6〕卓文燕等.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社会总成本核算〔J〕.会计研究,1998,(7). 〔7〕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N〕.中国环境报,1999-06-17. 〔8〕沈振宇等,关于递耗资产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9,(6). 〔9〕戴亦一.绿色GNP核算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1998,(3). 〔10〕蒋尧明.从环境保护角度看GDP〔J〕.当代财经,1999,(9). 〔11〕叶平.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5).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