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谈新型液体燃料”二甲醚茬國内外的开发概况简介【1613字】
时间:2023-05-11 22: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摘要]节能与环保“于2001年3期和4期连续刊登了张榕林同志写的有关新型液体燃料“的文章,笔者除赞同张的观点应大力发展新型液体燃料以解决中小城镇的民用清洁燃料外,鉴于石油进口过多的现状,还应大力发展可供汽车代油的清洁液体燃料。 一。前言 节能与环保“于2001年3期和论文网4期连续刊登了张榕林同志写的有关新型液体燃料“的文章,笔者除赞同张的观点应大力发展新型液体燃料以解决中小城镇的民用清洁燃料外,鉴于石油进口过多的现状,还应大力发展可供汽车代油的清洁液体燃料。对比已决定发展粮食制乙醇燃料以代汽油,但对可代柴油清洁燃料二甲醚的工作还相对滞后。陕西新兴燃料燃具公司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协作下开发成功二甲醚以代LPG在西安市已作民用燃料使用多年效果良好,同时代柴油用于汽车,尾气污染亦为改善,现正进一步扩大开发。国外已有多家开发,其中日本钢管公司(NKK)会同太平洋煤矿公司等用煤矿抽提瓦斯为原料制成二甲醚,经代柴油用于卡车走行试验,尾气污染亦大为减少。日本政府已决定进行使用规模的生产。汽车和电力的全面应用试验后全面发展。鉴于煤层气源丰富,作好预抽提利用既可解决煤矿开采中的瓦斯爆炸事故,又可利用煤层气制二甲醚具有代油,环保和安全等多重效果,亟应大力发展。 二。二甲醚的特性和主要用途 二甲醚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目前主要作为喷雾剂和冷却介质用,全世界年产约10万t,加压后变为液体时和LPG类似,可供燃料使用,它和类似燃料的物理性能对照如表1。 表1二甲醚和类似燃料的物理性能对比 项目二甲醚丙烷n-丁烷甲烷甲醇柴油 化学分子式CH3OCH3C3H8C4H10CH4CH3OH- 沸点(ºC)-25。1-42。0-0。5-161。564。6180-370 液密度(g/cm320ºC)0。670。490。57-0。790。84 气体比重(比空气)1。591。522。01。55-- 气体潜热(kcal/kg)111。7101。892。1121。926280 饱和气压(atm。25ºC)6。19。32。4246-- 最大燃速(cm/s)5043413752- 着火能(10-6J)4530763321- 着火温度(ºC)350504430632470250 爆炸范围(百分号)3。4-172。1-9。41。9-8。45-155。5-360。6-6。5 十六烷值55-60-(5)-(10)0540-55 低位发热量(kcal/Nm3)1420021800283008600-- 低位发热量(kcal/Nm3)6903111001093012000480010000 注:摘自日刊燃烧研究“1998年111号再生燃料研究“。 由表1可知,二甲醚在-25℃以上时为无色气体,化学性能稳定,其性能和构成LPG主成分的丙烷。丁烷接近,故可混入或代LPG作液体燃料使用。但由于过去用甲醇脱水法制成的二甲醚成本较高,而油价又低,故未能大量作燃料应用;一般用于涂料。农药。化妆品的喷雾剂;近年为保护臭氧层,又代氟利昂用于气溶胶等。在毒性方面远比二乙醚和甲醇好,相当于LPG的低毒水平,故比甲醇更宜于作民用燃料。 二甲醚在大气中的分解仅数小时,故不会引起温室效应。对于金属不腐蚀,对橡胶有微浸润性,但用特氟隆即可防止。它的低位发热量虽比丙烷。丁烷低,但比甲烷高的多;其爆炸范围比丙烷。丁烷广,但比甲烷低,故作为燃料使用时可利用LPG的燃烧技术,亦可和甲醇。LPG混合燃烧。 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其十六烷值比柴油略高,且远高于甲醇,加上含硫低,故适于代柴油用于汽车清洁燃料。最早由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等进行汽车走行试验的结果, 尾气中的NOx十HC仅为燃用柴油时的1/2,黑烟则为1/3以下,完全符合美国环保要求,故公认为是代柴油的清洁燃料。由于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25%,二甲醚这一特性已引起欧。美。日汽车界的广乏关注,正组织积极开发。 三。二甲醚的直接合成工艺 有关二甲醚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甲醇合成反应:2CO十4H2→2CH30H…………………………(1) 甲醇脱水反应:2CH30H→CH30CH3十H20………………………(2) 水气变换反应:CO十H20→C02十H2…………………………(3) 二甲醚合成反应(1)十(2):2CO十4H2→CH30CH3十H20………(4) 二甲醚合成反应(1)十(2)十(3):3CO十3H2→CH30CH3十C02…(5) 由上可知,合成气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式(5)是由反应式(1)。(2)。(3)三个阶段组成的,如(3)式反应慢时亦可由(1)。(2)式组成的反应式(4)进行。但它的CO平衡转化率比(5)式还要低,且(5)式生成的C02还可用于全量合成气的制造,基本上不外排,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总反应为发热反应,尤以(1)式的发热量大。(5)式的CO平衡转化率以70atm。 200℃最高,可达96%。 合成反应是在催化剂参与下进行的,催化反应装置最初多采用气固接触反应方式,但二甲醚合成反应时发热量大,若不及时除去则形成的局部过热将使催化剂劣化,故以后多改用浆态床。即在反应塔内将粉状催化剂悬浮于溶剂油中,反应气以气泡通过浆态催化剂层而反应,由于反应热很快被热容量大。导热性好的溶剂油所吸收,从而保证了反应塔内的温度平稳且易控制。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