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關于大國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7441字】
时间:2023-05-11 22: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1967年11月30日,南也门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70年11月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2月2日,苏联即宣布承认,次日与之建交。1978年5月18至22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访问南也门,据报导,双方签订了一项军事协定,规定在亚丁港等地建立海空基地。无线电联络中心和气象论文网中心;一旦南也门遭到外来侵略,苏联将给予援助。10月23至25日,南也门国家元首伊斯梅尔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1980年1月8日,南也门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赞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这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出面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行为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在厄里特里亚1993年独立之前,它曾是东接吉布提,南邻肯尼亚,西靠苏丹,北濒红海非洲,与当时的南也门从北南两面共扼亚非欧三大洲咽喉的曼德海峡的非洲大国。 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1943年4月21日两国建交。1974年2月,埃武装部队发动政变。1977年2月11日,门格斯图任埃临时军事行动委员会主席,宣布埃走社会主义道路,埃美关系恶化。5月4至8日,门格斯图访苏,双方签署了经济技术。科学文化合作协定。领事公约以及相互关系和合作原则宣言。1978年,门格斯图第四次访苏,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友军事同盟色彩的埃苏友好合作条约。1980年1月8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行动。此后苏埃海军军事合作迅速加强。 获得在越南。印度。南也门。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战略优势后,苏联便开始向彼德大帝时开始的和和俄国人一直追求的进军印度洋“战略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即出兵阿富汗。 1973年7月17日,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苏联第一个予以承认。1977年,达乌德颁布新宪法,决定推?quot;有指导的混合经济的改革,在政治上有意与苏联拉开距离。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即党)主席塔拉基政变上台,苏联立即予以承认,认为这是阿“人民解放运动史上伟大转折点。5月,塔斯社把阿富汗正式列入“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12月4至7日,塔拉基总理在外长阿明陪同下访问苏联。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1979年9月10日,塔拉基在参加哈瓦那第六次不结盟会议回国途经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勃列日涅夫再次表示将继续给予阿?quot;全面无私的援助“;勃列日涅夫在单独会谈中,授意塔拉基在必要时可干掉阿明“[14]9月14日,阿明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击毙塔拉基,自任总统兼总理。苏阿关系迅速恶化。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军队开入阿富汗,对阿实行武装占领。喀布尔电台当晚宣布阿明已被击毙,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阿人民民主党中央。28日,勃列日涅夫电贺卡尔迈勒当选“为总和主席。31日,苏塔斯社称,在阿政府的请求下,苏向阿派出了有限的军事人员“,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协助反击外来的武装干涉“。1980年3月6日,阿内阁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无限期留驻阿富汗。3月15日,阿外长多斯访苏,双方就苏联军?quot;驻在阿富汗领土条件的实际问题达成协议。4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所谓苏阿政府关于苏军“暂时留驻阿富汗的条约。在先头部队控制喀布尔之后,苏军4个师约5万人随即跨过边界,从东。西两路沿阿富汗境内的战略公路长驱直入,在一周之内占领和控制其他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 1979年对美国来说祸不单行。除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和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外,伊朗于年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浪潮,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倒台。霍梅尼于2月回国组阁,成立伊斯兰共和国,美伊关系迅速恶化。至此,苏联在北印度洋地区精心编织的有利于苏联的从埃塞俄比亚至南也门到印度(继而到越南)的战略链布署已经完成。美国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权链条的北翼彻底崩溃。这时苏联的军事力量离霍尔木兹海峡仅距300英里的直线距离,再加上1978年底因伊朗停止石油出口而引发的至令仍令西方人恐怖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这对曾从事核潜艇技术研究并对世界政治具有牧师般情怀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简直是当头棒喝。这种形势促使英国保守党撒彻尔夫人和美国共和党里根这两位强势领导人上台。 1980年11月4日,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9届总统;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和18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三件不互相关的事却使美国人绝处逢生。如果可以把里根看作是美国?quot;勃列日涅夫“的话,那么,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则可以被看成是苏联的吉米·卡特“。里根上台前,美国全球战略被动局面已达到极点,这时,苏联只要在阿富汗最后念出芝麻开门“这句让历史上任何一个霸主都会心颤的咒语,通往世界的仓库“(彼德遗嘱)即印度洋的大门就会向俄国人敞开。 里根决定重振国威“,推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则认为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推行以和平求实力的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无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倾其全力支持阿富汗游击队。英国出兵马尔维纳斯主权争端(1982年4月)。美国出兵格林纳达(1983年11月)。巴拿马(1989年11月)。空袭利比亚(1986年4月)。大规模介入海湾战争并对伊拉克实行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1991年1月)以及南斯拉夫解体(1991年4月)等一系列现实政治连锁变化的深刻含义,上台后不久就单方面宣布从阿富汗撤军(1986年7月)。终止华沙条约(1991年7月)。支持东西德统一。同意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戈尔巴乔夫?quot;善举为俄国人换来的竟是北约东扩。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和驻军科索沃,竟是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的签订和美国布署TMD计划;带给美国人的却是使美国成为国际社会不能制约的超级霸权国家。即将跨过21世纪的门坎的苏联人,却在阿富汗输掉了20世纪,就象刚踏入20世纪的俄国人曾在阿富汗失去了19世纪一样。 五。大棋局,老棋谱 大国争霸,犹如波涛,一个大国衰落并造成巨大的地缘政治真空后,便是另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就象由不断更替和转换的霸权连接着的链条,生生不息地从过去伸展向未来。 然而,不管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多么不同,争霸战略如何诡谲多变,但它们对弈的地缘政治“棋谱大体是不变的。通过读史可以发现,这个“棋谱所反映的大体说来就是以从中亚到印度洋为为轴线的(东西)两翼和(南北)中轴的关系:如果把英美这样的海洋国家比作“矛,那么其争霸路径基本上就是:遏制两翼,围堵中亚,死保印度洋。如果把法国。德国。俄国这样的内陆国家比作“盾,那么,其争霸路径则与海洋国家正奇相合,即两翼突破,决战中亚,拿下印度洋。不同的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战争手段不同,大国争霸“棋谱中的“两翼的概念也有差异;相同的是不管历史条件和争霸手段多么不同,双方争夺印度洋,尤其是争夺印度洋北岸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多极化浪潮尚未漫没到亚洲,因而大国及大国争霸的重心多集中在欧洲。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发展已与殖民地经济联系在一起。对英国来说,它遏制拿破仑法国从而控制世界的路径是,以英国为中心,联合俄国和确保地中海的海权,最终达到从北南两向钳制法国并绝对控制印度洋目的。而拿破仑则是以法国为中心划圆,将英国赶出欧洲大陆;继而从南翼出兵地中海,占领埃及,扼住英国通往印度洋的航线,切断英国与海外市场和资源的联系,最终达到釜底抽薪击败英国的目的。拿破仑之后,英俄争霸。英国通过联合法德遏制俄国西进;控制巴尔干和中亚地区,围堵俄国南进以确保英国在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权安全。俄国则以东欧为西线安全外围沿波罗地海。黑海方向突破英国遏制链环,决战中亚阿富汗以实现进军印度洋从而最终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规模即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的复制。但大国争霸的空间扩大并未改变双方对弈的“棋谱和路径。从大西洋地区看,欧洲战场英德双方争霸的路径几乎与19世纪英法争霸的路径相同;从太平洋地区看,美日争霸的线路几乎就是以欧洲大国争霸路径的在东方的复制:日本以日本岛为中心划圆,占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先东袭击珍珠港。继而南下占领菲律宾。英属马来亚。俾斯麦群岛。关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其目的首先是将美国赶出太平洋――这正如法国拿破仑的目的是将英国赶出欧洲地区一样;然后夺取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以控制马六甲海峡东口;接着就是占领缅甸控制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从西面出口再锁死马六甲海峡,最终实现与来自欧洲的德国从东西两面分割印度洋的战略目标。从美国方面看,它与盟国也是从东南亚突破日本在太平洋建立的环型岛屿链条开始,继而进攻日本本土,从而恢复了从美国经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的安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苏联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美国占领冲绳岛和中国崛起,日本自此也就彻底失去了在亚太地区再次崛起为地区性大国的基本地缘政治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双方再次重复大国百年争霸的旧“棋谱:从西欧的柏林危机开始。继而到远东的朝鲜战争,再到争夺中南半岛和巴尔干半岛,最终为争夺印度洋双方在阿富汗一决胜负。这与18世纪英俄争霸的结局大体吻合:阿富汗再次成了俄国人的“失乐园。[15] 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美国人看到了强大的苏联竟真的在眼前解体。但华盛顿也不相信眼泪。苏联解体后,美国人并不手软,乘胜追击。小布什上台后再次恢复和继续里根时期?quot;以实力求和平“政策及与其相应的星球大战“计划,决意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以打破传统的大国战略平衡。2001年7月15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办公室主任卡迪什中将表示:美今后将增加导弹防御系统试验的次数,力求在2008年之前部署可以投入实战的导弹防御系统。他计划今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主要的导弹防御试验,一年进行大约4到6次试验,其中包括海基和陆基导弹防御试验。每次试验约花费1亿美元。卡迪什说,美国计划建设一系列导弹防御试验设施,供国防部试验不同的导弹防御技术。他建议在阿拉斯加州建立一个可部署10枚拦截导弹的导弹防御试验基地。16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国将在今后5年里再进行20次导弹拦截测试。7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最近决定对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取消1991年以来实行的同时打赢两场主要战争“的战略,取而代之的新战略要求部队在一场主要的地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写了本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说: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16] 不难发现,冷战后美国人面临的棋局“虽大,但他们所用的棋谱“却依然如故。 在中东和东欧地区,美国人通过海湾战争将军队长期插入世界石油的心脏即波斯湾地区;继而全面接收苏联遗产,通过扩大北约成员国的形式,将苏联的东欧卫星国变为西欧的卫星国并以武力打败南斯拉夫,实现对巴尔干的绝对控制。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这是迟早的事,美国及其盟国也就北从波罗的海,南到巴尔干再次拉起有利于西方的遏制俄国的新铁幕“,接着就是从挺进中亚。 在远东地区,为了遏制中国和俄国在太平洋上必需的海权利益,美国人再次拉起从日本到菲律宾的岛屿链条。现在美国正在与俄国人争夺越南和印度,最大限度地弱化中国在台湾和南沙地区的控制力。 经典地缘政治学将中东和中亚即北印度洋地区视为世界霸权必须控制的心脏“地带。巴尔干与南亚地区是拱卫世界心脏地带“的两块必需的战略基石。在初步实现对俄国和中国两翼合围战略态势后,美国立即挥师南亚。2000年3月19日,在印度政府核立场毫不退让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印度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印度报刊报道,这次访问是美国南亚政策开始软化的标志。2001年4月5日辛格访美,5月1日布什发表NMD讲话,2日印度政府对布什讲话表示欢迎。12日,布什首次打破美在印巴之间的模糊立场,表示支持瓦杰帕伊关于克什米尔和谈方案并计划访问印度。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上将7月18日访问印度讨论军事合作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推动西藏问题“升级。5月9日美国参议员范斯坦和众议员兰托斯等分别在参众两院提出2001年西藏政策议案,这个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尽一切努力,促使北京政府坐下来与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进行对话“,要求设立西藏问题协调员,拨款275万美元用于对西藏难民的人道援助,给流亡藏民提供奖学金和西藏人权活动团体的资助“。估计国会将会通过这个法案,如果总统签署生效,美政府就会借口法律依据“利用所谓西藏问题“,放手干涉我内政。5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任命负责全球事务的副国务卿为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这是自1997年以来任职最高的官员担任这一职务。鲍威尔表示:西藏事务协调员办公室能帮助国务院制定出有助于藏人和中国人和解的政策。“美国应该让中国知道,西藏问题将会影响美国与中国的全面关系“。23日,正值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五十周年之际,达赖在会见鲍威尔之后又受到布什及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在白宫的接见,布?quot;声明坚定支持达赖喇嘛为倡议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所作的不懈努力。长期以来,印度给所谓“西藏流亡政府以庇护,今年2月2日,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正式给予噶玛巴难民地位并取消了对他自由活动的限制。印坚决反对将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但在“西藏问题国际化上,印却愿乐观其成。预计美将会压巴以较多的妥协与印在克什米问题达成某种“和解,将国际注意力诱向西藏地区,并以此对中国东部战略目标形成牵制态势。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总结从拿破仑战争迄今三百年世界霸权更迭史,不难发现,三百多年大国争霸,犹如下棋,但不同的棋局用的却是一个棋谱,一个棋谱围绕着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控制印度洋。现在美国人再一次来到南亚,并将加固其在中亚中东的桥头堡阵地,以达到绝对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的。美国是否可以达到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和印度在多极化进程中崛起及俄国的复苏,中国对台湾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宿求。印度对印度洋安全利益的宿求以及在北约东扩的压迫下,俄国对中亚地缘安全利益的宿求日益迫切,美国的世界霸权,将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中亚地区遇到相当的───也可能最终是联合的───反制。[17]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注释: [1]2000年笔者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印度尼赫鲁大学学习,本文及其姊妹篇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战略与管理第三期)是笔者思考并草于印度的部分研究成果。 [2]拿破仑文选·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5页。 [3]拿破仑文选·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6-177页。 [4]拿破仑文选o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2页。 [5]拿破仑文选·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41页。[6]拿破仑文选·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4页。 [7]彼德遗嘱,转引自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 [8]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7-168页。 [9]参见日本侵华内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23页。 [10]详见,TheTalwarsofPathanLandandSubhasChandra’sGreatEscape,People’sPublishingHouse(P)Ltd,NewDelhi,1976,p。160-164。 [11]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作为主义社会的标准之一。但是,财富是资源的转换形式,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能充分涌流“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极难替代或在短期内极难再生,因而是日益减少的。在现实国际政治中,谁占有较多的世界资源,谁就有较快的发展和具有较强的实力;谁具有实力,在这个世界上才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较自然经济而言,市场经济是造就巨大生产能力并使人类屈服于这种能力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使历史产生了资本全球化和资本多极化矛盾互动的进程,以及原来奉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转轨为市场经济并自觉参与这一进程的现象。现在的问题是,只要当今世界存在资本全球化和多极化的竞争,那么国际社会就不能避免霸权与反霸权的国家行为及其战争。列宁?quot;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确切地说,生发于私有制的资本就是战争。是资本造成人类对有限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及由此而产生的战争。如果资本及其运动没有被消灭,战争就不能消失。如果仅用历史上是否再发生人类曾经历过的“世界大战作为战争与和平的衡量标准,那么,在核时代,就与用人类是否会在同归于尽中彻底毁灭作为测量战争与和平的标准一样没有意义。可以说,自从核武器及微电子技术继而纳米技术出现后,类似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无限战争形式将为准确打击和精确制导的有限战争形式所代替,后者将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但仅凭战争形式的改变并不能使我们轻率地作?quot;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就是指不打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早已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结论。(参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4期。) 另外,仅凭人类的对和平与发展的愿望,而不是根据历史事实的变化,来判断现时代主题的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二战结束以来出现的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历史事实前提,是建立在1972年美苏签订反导条约之上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等一系列文件及保证这些文件精神不被破坏的国际合作力量构成的和平保障体系。现在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美国已决意退出反导条约并正在单方面地快速发展导弹防御体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保障大国战略稳定的条约体系遭到破坏,而国际社会又无力阻止这种破坏行为继续发生,那么这个时代也就随之解体。正如华约组织与北约东扩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一样,目前美国决意单方面退出1972年美苏签订并被俄国视为全球战略稳定基石“的反导条约并试图变相放弃相关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等,那么,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于80年代发展成熟的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小平同志始终是这样表述的),将随美国NMD的有效建立(或事实建立)和大国战略平衡的破坏而终结。 [12]艾森豪威尔日记,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438页。 [13]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七十年·第三分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403页。 [14]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o阿富汗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版,第287页。 [15]失乐园,英国作家约翰·弥尔顿(1608-1674)写的关于夏娃与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 [16]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6页。 [17]2001年3月30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该报记者翰·迪林亚洲日益崛起,美军运筹帷幄一文认为:美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宰,它可能会遭遇到新的竞争。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都会成为不可小视的海上对手。五角大楼正重新探讨今后20年对美军的要求。这项研究由战略家安德鲁·马歇尔负责。到目前为止,印度一直全力以赴处理与巴基斯坦风暴迭起的关系,今后20年内,它也有可能扬帆起航。五角大楼的规划者说,印度可能会跟中国一样,设法扩大海军,最终控制印度洋。美国可能会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失去立足之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