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學理论的创新【2160字】
时间:2023-05-11 22: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自20世纪80年代起,张静如与其他学者开始研究党史学的理论。1987年4月,党史研究编辑部召开了讨论党史研究的对象。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加深拓宽党史研究的领域“等问题的小型座谈会,会上张静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注:张静如在这次会议上的学术发言,后来整理为党史学科建设断想,参见党史研究1987年第论文网6期。)。1988年10月召开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影响的学术讨论会(注:静如文存(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21页。),对促进此课题的研究也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张静如在党史学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对党史学的中介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笔者阅读了他的一些著作,拟将其近几年来在党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性努力,分段作一简要评述。 (一) 张静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了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中国党与社会现代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党史研究等论文,通过对社会史与党史研究。社会现代化与党史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党史研究等课题的创新性研究,党史学中介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架趋于形成。其理论上的创新主要是: 一是系统地提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主张。他认定必须以整个社会的演化研究为基础探讨中国GM问题“(注:静如文存(上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93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构想。在他看来,既然中国党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那么,考察这个党的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其所依赖的社会。他说,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是说对党史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大的历史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的思想及实践,利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成果,从社会生活诸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形成某个重大历史现象的复杂的综合的原因,并描述其产生的影响在社会生活诸领域的反映“;因此就必须要求利用社会史研究成果时,要同党史的问题联系起来“;自然也就要在党史研究中加进去一些过去所不用的材料,特别是一些统计材料。社会调查材料“。他认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主要是实践问题,为此建议党史研究工作者中的一部分较有基础的同志应该先搞一点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的研究,然后再回过头来把党史研究深化“(注:张静如: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上述想法,不仅引起很多研究者的注意,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而且为其系统阐述中介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源。 二是论证中国党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80年代末期,张静如提出一个论断:衡量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考察其现代化意识之强弱,考察其对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贡献之大小。“并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对中国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的李大钊进行了考察和评价,认为李大钊是中国引进主义的第一人,是现代化意识倡导者,是为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而奋斗的GM家“(注:张静如: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党史人物,这在当时的党史界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在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党史人物的基础上,张静如认为从社会现代化角度衡量历史人物。政党。及各种群体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作用原理的具体化“。他说:中国党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其二,提出主动现代化的道路。“通过对中国党历史的回顾和重新梳理,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党起着核心作用。“(注:张静如:中国党与社会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上述考察是以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党活动的积极尝试,从而提出了从社会现代化进程来研究党史的新视角。 三是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党历史的核心内容的观点。在80年代中期,张静如就呼吁党史研究要注意生产力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注:张静如:党史学科建设断想,党史研究1987年第6期。)。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对党史研究的指导时,他一再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任何社会的基本结构,以此为指导研究一个历史阶段时,就必须把这个阶段的社会结构具体化。“(注:张静如。侯且岸:党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纲,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在研究党史人物的现代化意识时,他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首要标志,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一切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的现代化,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注:张静如: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正是对唯物史观核心内容的深刻理解,他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党历史的核心内容“的观点,其理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现代化,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党在中国进行政治活动的目的,故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串于中国党历史发展的始终,一切其他活动都以此为中心并为其服务。“(注:张静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党史研究,北京党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