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历史學专业融入課程思政的路径【4246字】
时间:2023-05-11 22:4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探析高校历史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总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段话对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要求。如何在历论文网史学专业挖掘思政元素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历史学专业教育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历史学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是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还是当代社会环境,都可以从中梳理归纳出众多可资利用的思政元素,这对于当代历史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国情怀教育元素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这种家国情怀教育元素随处可见,无论是古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是近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无不体现了先人强烈的家国情怀。高校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中的这部分元素,如地方历史中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志士。爱国故事,通过家国情怀的教育使学生对家乡。民族。国家形成认同感。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建设元素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发达的农业文明,影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GM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红色GM文化元素的整理,增强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通过现当代史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的梳理,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元素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世界史教学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元素比比皆是。学生通过学习世界历史文化能够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为创造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多个国家的历史学习和文化的比较之后,让学生会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从自身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全国乃至全球的抗疫背景,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在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史。专门史等相关教学中有机融入历史上有关疫病传播及卫生防疫问题的讲授,为学生准确把握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理性反思疫情暴露的短板和不足。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发挥史学独特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 (四)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元素 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古今中外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事迹。人生智慧和道德风范都可以作为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对其解读分析,学生能够更全面认识历史和现实的问题,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人面临选择和诱惑时的定位和抉择,使学生获得人生的体验和启示,能够逐渐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世界的能力。 二。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一)在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是高校育人必要而且最为重要的载体。为了保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功能,历史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跳出传统课程思政的视野,构建层级分明的课程体系。在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重点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地方史相关课程,在更大的领域和范围之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选择;应该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在课程大纲设置和教学目标制定时,教研室应邀请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挖掘各门课程中可以承载思政教育功能的元素,破解传统思政课程单兵作战的困局,选择适合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最终达到各门课程教师都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每位教师都能承担育人的责任,每门课程都能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为防止课程思政的随意性,推进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科学高效的开展,教育主管部门。教务处和院系组织机构应坚持顶层设计原则,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组织部分优秀教师打造具有鲜明思政特色的金课并进行交流推广,形成精品课程示范效应。同时,也可以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示范课堂等活动,提升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与教学考核挂钩,以激励各科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 课堂是教师进行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教师阐述知识背后的价值和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发挥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讲解。鞭辟入里的分析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历史知识的魅力,还要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要精准地设计每个专题。每个单元以及每个课时中思政的要素。载体及实施方法,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有机对接,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起到知识传授有温度。价值引领有深度的育人效果。 (三)利用实践教学拓宽课程思政渠道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因其形式多样和内容广泛等特点,在实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编辑展览。口述史的实践等多种形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采用。相互结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利用多种交流平台和技术丰富课程思政形式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都可纳入历史学专业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历史课程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丰富课程交流的平台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使课程思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而是走向更大的空间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群。学习通等课程网站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所思所想,有针对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辛亥GM是成功还是失败“如何评价李鸿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学习主题。当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辩论时,教师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学生思想的动态,及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当然,历史学专业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形式,使高校历史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高校历史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校历史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主体责任人,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最终要靠一线教师去落实。课程思政能否在高校历史学专业中高效有序地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各门课程的教师是否具备思政的意识以及能力。目前的状况是虽然伴随课程思政观念的提出,各高校都已经展开轰轰烈烈的课程思政改革,但是部分历史学专业课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对学生发展的关键价值。他们片面地认为思想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自身专业教育任务无关。在课程思政开发能力上,部分教师思政教育资源挖掘不深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片面化。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和教务处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切实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优质教师资源。 (二)高校历史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成效的检验标准是学生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习总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历史学课程思政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检验标准。我们要通过历史学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历史学各类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具有爱国的情怀。正确的三观,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GM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历史学专业复合人才。为了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之初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德育现状的研究,借鉴OBE理念,根据学生毕业要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各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专家学者应该从课程思政角度将学生毕业应达到的毕业条件纳入到各种评价指标内,制定出科学多元可以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真正体现科学评价的重要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把思政元素渗透到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每一位历史学专业教育者应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探析高校历史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