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情感把握(4)
时间:2016-12-29 15:5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逾越自身角色 主持人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就不能准确把握嘉宾的情感。主持人情感表达要有力度,同时要注重技巧,过度的情感表达会使主持人忘记自己是嘉宾和受众间接交流桥梁作用的身份。比如说嘉宾和主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好朋友,无话不谈,太过于深厚的感情基础很可能会在节目中会忘我的交流,表现的太过亲密,这种亲密的谈话很容易使观众混淆谁才是谈话节目的受访者。生活中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对采访来说是一种优势,如果忘我的聊天,忽略受众的感受,就把优势变成了劣势。其次,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听到了嘉宾的经历,或多或少的都会掺杂着自己的情感,当这种感情无法控制而爆发,从而转变成批判或者过于崇拜嘉宾经历的角色,这都会影响主持人站在客观角度把握嘉宾真实的情感。 (四)不当言语表达 主持人的语言不仅向受众传达丰富的信息,更表达了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是主持人和嘉宾沟通的基础。主持人的言语表达不当包括固定化、模式化、指责化。首先,主持人固定化的提问方式。主持人没有针对嘉宾自身成长特点向嘉宾提问,而是固定化的对每个受访嘉宾提出相同的问题,而忽略提出相同问题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面对性格外向的嘉宾采取轻松幽默的开放式提问,性格内向的嘉宾要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委婉的提问。其次,主持人模式化的互动环节,主持人与嘉宾谈话时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交流,忽略嘉宾当时的情感基调,例如嘉宾情感低落时刻意煽情,这会把本来就沉重的气氛搞的更加凝重。最后,主持人指化话的口吻,在与嘉宾谈话时,主持人太过于投入倾听嘉宾的成长经历,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嘉宾的职责,例如谈话时打断嘉宾的思路,甚至对嘉宾的经历批评或者指责,这都会给嘉宾带来情感上的伤害,失去嘉宾的信任。 四、提升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情感把握能力的策略 主持人只有准确把握自身与嘉宾、受众的情感,才能在谈过中获得嘉宾的信任和受众的亲睐,从而提高电视类节目的质量和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一)寻找情感共鸣核心 首先,主持人在与嘉宾寻找感情共鸣时,要有共同的认知情感,和嘉宾的思路一致,这样才会引起嘉宾感情上的共鸣。例如《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在与嘉宾谈话时,全情投入,认真倾听,同时细心观察嘉宾情感微妙的变化,始终以嘉宾思路为提问的根据,准确把握嘉宾情感基调的走向。其次,主持人要保持嘉宾和受众的互动性。朱军每当更换一个与嘉宾谈话的主题,都会依据受众心中更想知道的故事提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得到受众的亲睐,在与嘉宾谈话的过程中,主持人也会增添现场观众直接与自己喜爱的嘉宾近距离互动的环节,比如观众拿起话筒一对一的向嘉宾提问,这种简单的互动却引起了受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二)提升情感传导技巧 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上帝赐予人类弥珍贵的礼物,当他给了我们一张口的时候却给了我们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这就是让我们多擦亮眼睛细心的观察所发生的一切,多用心聆听细微的的声音。注重人文关怀的和谐社会告诫媒体要注重人本身的发展,这种神圣的尊重同样是谈话类嘉宾内心深处的情感要求,只有真诚的倾听对方的心声,尊重嘉宾,被采者才会用真实的情感回应主持人。其次要与受众平等交流。人与人平等的人格尊严同样体现在谈话时没有歧视、敌意,只有把观众当作自己的朋友,观众才会接受这个节目。谈话类节目现场观众与嘉宾的互动是增强主持人与受众的情感基础的最好方式之一。早期的《鲁豫有约》在播出后一夜成名,引起了许多电视台争先恐后的模仿,《鲁豫有约》为了突破自己尴尬的瓶颈不得不另辟蹊径,寻得突破,从而在节目录制的现场引进了观众,这样一个互动环节体现了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同样增加了与受众的交流感,受众的地位可见一斑。尊重受众,与受众真诚的互动,让观众参与到整个节目的拍摄,这正是媒体人文关怀的体现。最后,要学会巧借外物,掌控话题,把握主流价值,营造良好气氛。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营造一个温馨的谈话氛围,在过去的电视节目当中,主持人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固定模式,像一位古板的学者,很难令人亲近。崔永元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曾经这样写到,“谈话节目就像漫步的轻松聊天,话题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却不会偏离主题,一会儿,你是谈话的组织者,一会儿,他是谈话的发起者。有话则多谈,无话则少说。因为轻松避免不了言不由衷”。在与现场受众交流的时候,受众渴望得到回应,主持人切忌与嘉宾聊天而忽略受众的情感,不然就会使受众陷入到尴尬的境地,失去受众的信赖。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