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越老人院》看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出路(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从《飞越老人院》看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出路(3)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子女与老人的关系怎样得到更好地处理也成为了当下大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而《飞越老人院》正是围绕这些展开的。在影片《飞越老人院》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被子女遗弃整日呆在老人院里过活的老人,会看到他们孤独无依只能呆在这四面高墙的老人院里等待生老病死,我们也会看到老人们因生活不能自理的窘迫情景,然而这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不是为了获取观众的同情,张扬导演所要叙述的也不仅仅是这样得一个老无所依的故事,这里只是一个转折。在影片《飞越老人院》中,导演张扬匠心独运,为观众刻画了一辆象征着自由、承载着梦想的大巴士,弹指间使得这些千万斤重的话题随着一颗颗未老的心一起驶向远方。老年人不是子女的包袱,他们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利,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他的电影里呼之欲出,也使观众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得不说这样的叙事方式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极具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温情片。它里面有许多的小细节在不时的往观众心里注入暖流,比如影片中院长和钱先生说起的,“仔细一算,大家陪伴父母的时间非常的少”,还有爷孙俩的那段谈话,“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这样说教一般的现成段子在某个程度上虽然证明了编剧和导演能力的不足,但是我还是被这些段子感动到了,还有最后照镜子那一段,当“白龙马,蹄儿朝西”响起时,耳熟能详的歌词给人带来的不仅有怀念还有反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
对于一个好的影片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在张扬的镜头下,《飞越老人院》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有十分有特点、有针对性、有代表性。出现在他影片中的人物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都鲜明的活在当下。我认为这是很棒的一方面,是值得中小成本电影发展借鉴的一方面。
在现实社会里,单身老人想要续弦的不止一例,可是实际上没有几个家庭的子女能够同意,只因为他们觉得老人在这个年龄还想再娶妻是有伤风化、不雅的事情。所以他们所顾忌的就只有自己的面子,哪里还会换位思考,哪里还会切身的体会老人的心情,理解他们的孤独,尊重他们的想法?然而当自身的利益遭到威胁时,又是毫不留情的将老人给推出去。这就是人性的自私,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在《飞越老人院》中,张扬灵活的运用镜头语言刻画出了“老葛”这个角色,将这一社会现实描写的淋漓尽致,在影片最后,老葛一家大团圆的镜头也表明了张扬导演对于这一社会现象的态度,表明了他的立场。
影片中的“老周”,也是现实生活其中一类人的映射。在老周的故事里,唯一的女儿与他断绝联系长达7年,可即便这样,患有膀胱癌的老周也毅然决然要坚持参加比赛,仅是为能见女儿最后一面。映射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与父母的几句拌嘴就大吵大闹,在我们刚长满羽翼就极力挣脱父母的掌控,去奔向所谓的自由,摆脱这些“管家婆”,却从未去领会家人的付出与艰辛,不愿与他们沟通,亲自制造了与父母之间的那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被子女逼疯的老金,辛苦操劳一辈子最终却被自己的亲生孩子冠上“无用”之名塞进了养老院。不仅如此,还要整天被子女逼着分财产。一切向“钱”看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钱老爷子、老太太等等,虽然也都有儿有女,却也逃不过被送进养老院的命运。与他们的子女相比,反而是廖凡饰演的路人、颜丙燕饰演的院长对老人们更好。这样的镜头看起来固然残酷,却也是生活的常态,往往我们会对别人家的老人很好,但是对自己的父母就是另一幅样子,往往越亲的人有时候造成的伤害就越重,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然而这已经是整个社会的一种病态。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