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镜头在纪录片摄制中的作用(2)
时间:2018-06-16 15:1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长镜头在纪录片中的使用状况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以本着实际人物的拍摄方法树立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里程碑,为以后的纪录片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美学价值。随后,长镜头得到了众人的广泛关注,且得到了制作人的高度重视。 纪录片《话说长江》于1983年8月播出。这个长达25集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用长镜头展示了大好河山、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也恰到好处,给人朴实无华的享受。当然长镜头的使用仅仅是其成功拍摄的一个方面。2001年《迁徙的鸟》来自编导雅克•贝汉的作品。本片大量运用长镜头来展现鸟儿在飞行途中振翅的过程,这里没有近乎完美的剪辑技巧,真实自然的动作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感动。长镜头运用不是单纯地持续拍摄,它允许观众在一段时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2012年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谓风靡一时。片中对于食材的描述,人和美食、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乏多次运用了长镜头,令人垂涎欲滴。由此看来,纪录片中长镜头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作用所决定的。 总之,自从《北方的纳努克》中的长镜头的成功运用,长镜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中,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长镜头在纪录片摄制中的作用 长镜头在纪录片摄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从叙事和功能、场面调度以及美学特征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长镜头叙事和功能的优越性 长镜头在叙事的过程中相对于蒙太奇是一个局外人,它可以客观真实并不带感情色彩地把画面内容展现给观众,同时也不忽视“干预叙述者”的身份,使其完美结合,并出其不意地产生悬念,发挥其功能方面的优越性。 在叙事视角方面,长镜头使用“外聚焦型”的叙事角度。在纪录片中,长镜头总是把真实的场景、人和事物展现出来,呈现给观众的都是眼见为实的内容。因而,观众获取了真实感。这样一来,长镜头就像一个置身于事外的不相干的人物,客观冷静地洞察现场发生的整个过程。比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活动、声音等。长镜头记录事件的进程,但从不表露创作者的意图,是一个不作任何解释和修饰的旁观者。90年代是中国优秀纪实性作品大量涌现、电视纪录片作品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望长城》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作品。在第一集的《万里长城万里长》中,对魏长城采用了长镜头的拍摄,客观准确地展现了魏长城的风貌,全方位地遵循纪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在叙述视角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局外人,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叙事角色方面,从叙事学的叙事者类型角度来说,长镜头的创作中并未将“客观叙事者”和与之相对的“干预叙述者”区隔得泾渭分明, 不仅没有冲突,反而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观众的生活习惯。例如,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第一集《初来乍到》中有一个长镜头,开始是王尔敏给顾客结算的场景,接着顾客纷纷离去。此时拍摄者必须做出选择,到底做哪方面的“客观叙事者”——随顾客跑出便利店还是留在屋内继续拍摄。拍摄者的选择除了在于对现场情况的取舍,还在于让观众隐约明白作者的意向。哪方面是更值得关注或是期待的,同时符合观众的日常生活习惯。这样一来,长镜头创作者的“干预叙述者”的身份也若隐若现地存在了,但并不影响长镜头真实合理客观地记录生活的进程,两全其美。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