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拦截系统拦截概率分析+文献综述
时间:2017-01-05 11:5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 引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lf0018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面对各类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随着坦克装甲车辆在陆地战场中地位的巩固,针对反坦克装甲车辆的各种武器装备也迅速发展;来自海上、陆地、空中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坦克装甲车辆在如此众多的威胁之下生存,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机动性、隐身性及火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已经暴露了目标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有效的防护。 随着陆军装甲武器面临的更多被打击可能性,对防护系统的多方面立体装甲目标保护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护系统的研制开发也从最初的硬杀伤向综合型发展,其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全方位对陆军装甲目标进行防护,保护装甲目标免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弹药袭击,防护系统也不单单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与整个战场的作战系统联为一体,通过自带设备或上级设备的信息共享,更早发现来袭目标、更快做出反应决策、更准确地实施行动,从而使陆军装甲目标的战场生存率大大加强;同时还要与整个坦克装甲车辆集团融为一体,要能够进行信息的分享和命令的接收,使防护系统真正地成为坦克装甲车辆的一个“防护罩”。随着各国对防护系统的大力开发研制,陆军装甲防护系统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陆军装甲目标的战场生存能力会大大增强,陆军装甲武器必定会在未来的战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1.2 研究意义 主动防护装甲,靠其自身内部安装的反击装置在一定距离上干扰战斗部的主装药,当超过预定距离时,射流开始分散,失去其应有的功效,因此,主动防护装甲远距离失效。 LEFP作为一种新型聚能毁伤元,它与射流切割器相比,具有炸高大、后效作用强、药型罩利用率高等优势,与轴对称EFP相比具有命中目标精度较高的特点,用其拦截射往坦克的导弹、穿甲弹、破甲弹具有显著优势[9]。 最初的坦克装甲都是在不断加厚装甲厚度的理念下进行技术革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明显的,坦克总重越来越重,以至于发动机技术和桥梁、路面的承受能力都接近极限。特别是破甲弹、碎甲弹等炮弹种类的完善和反坦克火箭技术的发展,要求坦克装甲必须寻找其他的强化途径。于是,“反应装甲”的理念提出了。现代的“反应装甲”是以色列首先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装甲车辆上采用的,后来苏联学习并完善了这种技术。 1.2.1 反应装甲 反应装甲的出现,使坦克和装甲车辆对破甲弹的防护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首先在M60A1坦克上采用了反应装甲,取得了很大成功。据介绍反应装甲可使破甲弹威力下降50%~70%,这对原结构的破甲弹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是否可以对付安装了反应装甲的坦克,成为破甲弹能否继续存在的关键。因此,串联战斗部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反坦克破甲弹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的有力武器。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专门对付反应装甲的串联战斗部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破甲弹获得了新生。但是,新一代出击型主动防护装甲的出现,重新给予破甲弹致命的一击,并对破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目前的破甲弹如何突破新型主动防护装甲进行探讨与分析,以其寻找新的技术途径,从而使装甲与反装甲的斗争发展到更高的层次[1]。 主动防护装甲是相对于被动装甲而言的,目前在坦克、装甲车辆上所用的均质装甲、复合装甲统属被动装甲,这类装甲在遭受弹丸侵袭碰撞时,装甲通过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削弱、抵毁和承受弹丸的侵彻及其它破坏能力,因此是一种消极、被动式的防御。对来袭弹丸,能在远离或靠近装甲的情况下,采取主动抗衡措施,以躲避、削弱或破坏弹丸攻击的装甲称之为主动防护装甲。显然,它完全不同于前一类传统的被动装甲。主动防护装甲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形成一种积极的能主动发起攻势作用的装甲。通常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基本构成是在两层薄金属板之间夹入一层钝感炸药,当破甲射流撞击反应装甲时,钝感炸药起爆,利用爆炸后的金属破片和爆轰波来干扰、破坏射流,从而使破甲深度大幅度下降,导致射流不能穿透主装甲。这种装甲完全突破了传统的被动装甲的框架,带有主动防护的性质,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防护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在此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型主动防护装甲,能够主动出击,破坏来袭弹丸的攻击。其作用原理是当串联战斗部的一级装药起爆反应装甲后,新型反应装甲上的主动装置也将被引爆,形成一束和战斗部相向运动的射流,在串联战斗部的延时期内和串联战斗部主装药相遇,从而击爆主装药,使战斗部失去其应有的功效,达到有效保护装甲、车辆等目标的作用。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