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及司法保护【3079字】
时间:2023-06-24 09:2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摘要当前,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日益增多,本文对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作了概述,并就其侵权认定作了介绍,提出了一些立法。司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公众人物隐私权知情权 一。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概述 (一)公众人物的含义 <论文网p>公众人物的概念源于1964年美国的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在该案中,布伦南大法官首次提出了公共官员“(Publicofficial)的概念,并树立了确有恶意“原则。三年后,在足球教练诉退伍军人案件“中,法院提出了公众人物的概念。首席大法官沃伦认为:公众人物是指其在关系到公共问题和公共事件的观点与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常常与政府官员对于相同问题和事件的态度和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相当。“[1]此案的判决显示法院认为公众人物都涉及到公共利益。1971年的罗森布鲁诉大都会新闻有限公司案“将确有恶意原则“确立为适用于任何有关公共利益的对个人报道的场合,后成为新闻法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西方,公众人物(PublicPerson)已成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指一定范围内广为人知的。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社会人物。根据学者史宾塞(DaleR。Spencer)的解释,公众人物包括政府官员。公职候选人。发明家。作家。运动员。艺术表演家。罪犯。被控诉的人以及其他易受注意的人物。 在公众人物又称社会知名人士,始见于2002年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时报案,指的是因其特殊才能。成就。经历或其它特殊原因而广为公众熟知,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社会人物,包括党政高级官员。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劳动模范。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公众人物。 理论上,以行为人的主观意愿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自愿性公众人物和非自愿性公众人物。从公法的角度和以对公共官员的特殊要求为标准,又划分为政治性公众人物和社会性公众人物;美国联邦法院还从时间属性上将其划分为完全公众人物和有限的公众人物。 (二)隐私权的含义及其特点 隐私,也称个人生活秘密,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且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如个人日记。生活习惯。财产状况。隐私权(therighttoprivacy)是公民对自己个人生活和以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从根本上排斥他人干涉的一种人身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 尚未确立隐私权制度,但有关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已有规定,如宪法39。40条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明确将隐私权作为名誉权来进行保护。 与普通公民相比,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点是: 1。公众兴趣性。公众人物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其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2。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由于公众人物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公众人物的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甚至构成了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 3。法律保护的限制性。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限制。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在权利的行使上同样受到限制,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法律保护范围就要比普通公民小。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的天平就要向公共利益倾斜。 4。与知情权的冲突性。知情权(therighttoknow)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按其内容划分为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公众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知政权指公民享有的知道国家事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及背景资料的权利;社会知情权是对一切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公众团体的知情权;公众知情权是指在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个人信息知情权是指公民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他人的情况和资料的权利。隐私权重在保护个人信息,具有保守。封闭和自控的特点;知情权重在公众了解社会各种信息,具有公开。开放和外向的特点,二者具有天然的对抗性。该冲突反映到公众人物身上就更突出和尖锐。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表现 1。知政权与政府官员隐私权的冲突。知政权赋予了公民进行民主参政,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政府官员接受全体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其权力行使的基础是全体公民的认可。因此,公共官员不希望可能降低其威信的私人信息为公众所知。公民的年龄。学历。健康状况。财产来源。社会关系等属于普通公民的个人私人信息,但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还是其能否恰当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关系到公民选举。罢免的权利问题。 2。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公众人物主要是通过传媒而广为人知并获利的,他们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采访报道的目标,他们自身及其言行等都具有新闻价值,其遭受侵犯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公民。普通公民热衷于知道被传媒采访报道的公众人物。为了吸引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传媒就会更加广泛报道公众人物的信息,稍不注意就会侵犯到公众人物的隐私权。2002年范志毅状告东方体育时报案等,都突出地反映了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 (一)范围界定: 司法实践中对公众人物隐私的公开程度应限于与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相关的私人信息的了解和评价。除此之外的其他私人信息,若非公众人物地位。职位。身份之需,且非公众的合理兴趣范围内的情况下,不违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就应属于隐私权的范围。 1。对纯粹私人信息的侵犯。例如身体的隐私是私人生活中最私秘。最敏感的领域,属于私人信息,擅自暴露他人的身体隐私,披露他人的裸体照片,则会损害他人的名誉。贬低他人的人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私权观念日益强烈,但新闻从业人员出于不同的动机,越来越过分地侵犯到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从台湾艺人白冰冰之女遭绑匪残害事件“。香港艺人刘嘉玲早年裸照遭东周刊刊登风波“可窥一斑。 2。侵犯私人空间。凡是私人支配的空间场所,无论是有形的,还是虚拟的,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空间隐私除个人合法占有的房屋之外,还包括私人合法支配的空间,如更衣室。电话厅等,公众人物对这些私人空间也享有隐私权,任何人未经其许可不得擅自闯入其私人所有的。合法占有的房屋以及其他空间,也不得非法采用红外线扫描。高倍望远镜探测。长焦距拍照等手段窥视个人空间。 3。恶意侵害私人生活私事,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该行为已经超出了公众利益的界限,属于个人目的的恶意加害行为,故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可见,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客体包括个人信息。个人私人活动和个人隐秘空间。个人信息包括不愿为外人公开的居住条件。身体上生理或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等信息。个人的私人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职业完全有关的活动。个人的隐秘空间包括自己的住宅。休息室等个人物质领域及其个人日记。往事等精神领域的空间。虽然公众人物在以下方面的隐私应该受到保护:(1)某住宅不受非法侵入或骚扰;(2)私生活不受监视;(3)通信秘密;(4)夫妻两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或调查;(5)与社会政治和公共利益及其行使职务行为完全无关的私人事务。但是,国家为防止个别政治性公众人物在无人监督管理的情况下,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干出影响国家机关或政府形象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八小时以外“监督建立机关。家庭。社会全方位互动监督网络。如果公众对这些公众人物的在八小时之外的违法乱纪行为(如赌博。嫖娼)对其进行以披露。批评等方式予以监督则是对公众人物这一特殊主体在特殊场合予以隐私权保护的例外要求。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制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排斥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社会主体放弃该权利(或被推定放弃)或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谨慎地迫使部分主体放弃该权利。法院在划定隐私权界线时应考虑到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在冲突时必要的协调,协调时两项权利相互做出合适让步。这是减少社会碰撞,引导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