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举证责任倒置茬民事赔偿案件中的适用【5048字】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探析举证责任倒置茬民事赔偿案件中的适用【5048字】

[内容摘要]:在司法实践当中,民事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可根据起因。事态的发展过程按责承担赔偿责任,按比例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为混合过错责任,应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特别是在近几年当中,这类案件有增无减,尤其是对比较突出的共同损害侵权及医疗纠纷案件,法官办理这类案论文网件感到头痛,律师接受委托后也感到棘手难办,究其原因,问题往往在于证据的收集难度大,证据效力的认定与审查也很难区分,一部分受害人由于没有收集到证据或收集的证据不力而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赔偿,使很多受害人对司法公正产生了怀疑。同时,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宪法。民法等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以及侵犯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的规定相背离。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详细列举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八种具体情况,这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6项规定的进一步完善。该规定的实施,为相关案件的及时。公正。公平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本文就举证责任倒置在民事赔偿案件中的适用进行探析,分别从当前举证责任适用原则的现状。民事赔偿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前举证责任适用原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大了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力度;二是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增加受害人举证的困难;三是证据规则的出台,使民事赔偿案件受害人的举证更加困难。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民事赔偿案件的一些受害人由于没有收集到证据或收集的证据不力而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赔偿,显示了法的不公平性。本文从民法的立法宗旨和法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具有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中的探析,阐述了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具有可行性;最后,根据民事赔偿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在实际运用和实践中的可行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阐明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注意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一些特殊侵权案件中,由于被告方对案件事实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有举证的优势,而承担对案件事实证明的义务。其法律效力在于,如果被告不履行该义务,就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近几年来,民事赔偿案件有增无减,在司法实践当中,法官办理这类案件感到头痛,律师接受委托后也感到棘手难办,究其原因,问题往往在于证据的收集难度大,证据效力的认定与审查也很难区分,一部分受害人由于没有收集到证据或收集的证据不力而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赔偿。这显然与宪法。民法等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以及侵犯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的规定相背离。民事赔偿案件如何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以减轻受害人举证困难,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本人对此问题谈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举证责任适用原则的现状

(一)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大了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力度

新的庭审方式,突出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重视和保障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使法官的职权由办案“中的包揽一切“变成开庭审理“中的积极指导“,由诉讼中替代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变成居中裁判,在新的庭审方式中,双方当事人围绕案件实施,争执焦点,是非责任,运用法律等问题,通过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平等。民主。完整的充分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改变了过去法官携卷调查,包揽一切“的旧的诉讼模式,强调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果举证不力和举证不能就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作为受害人是提出对方当事人侵犯其人身权,人身受到伤害要求对方当事人赔偿的人,他对自己的主张就要举出:有侵权行为的存在,有损害后果的发生,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具有因果关系,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证据加以证明。因此,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大了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力度。

(二)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增加受害人举证的困难

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法规现象。知识。观点等看法,其中就包括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确的评价。作为受害人是提出主张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提供不出证据或人民法院收集不到证据的,应当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就应当依据上述法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尽管法律上规定了: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对于民事赔偿案件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当事人双方要么对立情绪很大,要么积怨很深,作为知道案件情况的人不愿对当事人双方的行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法问题作出评价。即使作证,对所陈述的事实模棱两可,或者对案件事实的主要部分避而不谈,使损害后果与侵权行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一伤害赔偿案件的重要构成要件没法查清。主要原因在于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不愿对民事赔偿案件谁是谁非问题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所以本人认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增加了受害人举证的困难。

(三)证据规则的出台,使民事赔偿案件受害人的举证更加困难

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是其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事人而言,其诉讼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通过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围绕证据进行质辩等活动,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人民法院而言,人民法院通过指定举证期间,必要的调查取证,组织当事人质证,审核认定证据等活动,保障诉讼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一步弱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并且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即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解释为两种情形,第一项,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可依职权调取证据;第二项,与诉讼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除上述两项外,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但申请的事项必须是涉及档案材料和秘密材料的情形,从以上规定看出,民事赔偿案件的有关实体证据不属于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同时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五十六条规定了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五种情形,除上述五种情形外,证人都应当出庭作证,在中国公民法律意识还不很强的情况下,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确很难。虽然法律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证人拒不出庭,人民法院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又有几何?既便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简单的一句话没有看清“和不了解情况“,法律对证人又能怎么样,因此本人认为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出台,使民事赔偿案件受害人的举证更加困难。

二。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

(一)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具有必要性

1。举证责任倒置是平衡特殊侵权方式下双方当事人利益的需要。民法通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人身权一节当中首条规定了: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同时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由于他人的侵权,受害人无论从肉体上和精神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受害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应当得到赔偿。但是民事程序方面的法律同时又规定了受害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力就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对于民事赔偿案件来说,受害人要对自己的主张提供确切的证据加以证明的确很难,导致了受害却得不到赔偿“,显示了法的不公平性。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民法的立法宗旨,对被害人利益及时有效的保护,是民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宗旨最直接的体现。面对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经济上的损失,法律却无能为力,何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呢?所以,从民法宗旨来讲,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必要的,如果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受害人提出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那么才能更切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充分显示法的公平性。

2。正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是进一步完善法制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纵观和世界各国法制的发展,无不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只适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势必增加法律约束不到的人(包括法人)和事。在特殊侵权中,就会因为原告举不出被告掌握的,证明被告有过错或其侵权行为与损害的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证据而纷纷败诉,无形中等于放任。甚至是支持了被告一方的肆意侵权。而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一方面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告一方的权利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被告加强自我监督,对其在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自觉加以纠正,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对于特殊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内容细化,使我们的司法审判从形式的公平向实质性的公平又迈出了一大步,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以上两点说明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具有必要性。

(二)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1。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1)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

①证据是当事人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的武器

对进入诉讼的当事人来说,证据是至关重要的,是否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常常直接决定诉讼的胜负。在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要使自己的权利主张得到法庭的支持,需要用证据证明权利主张所依据的事实。如果当事人未掌握充分的证据,或者重要的证据丢失了,即使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本身是真实的,法院也无法从法律上予以确认。

②证据是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手段

依事实为根据,依法律为准绳“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根本原则。而诉讼中的以事实为根据“说到底是以证据为根据。有争议的案件事实发生在诉讼前,法院事先并不了解这些实事,这些事实也不会重现于法庭,在诉讼中,由于利害关系对立,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往往各执一词,为查明案件事实的真相,法必须凭借证明活动,因此证据又是法院确定案件事实真相的手段。

③证据是使裁判具有公信力的基础

在法制社会中,公众信赖法院作出的裁判,不是由于法院是拥有裁判大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也不是仅仅出于对法官所具有的智慧和品格的信赖,而且因为法官认定事实是以证据为依据,诉讼中认定事实是严格按证据规则运作的。

(2)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①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并未解决证明责任分配问题

该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这一规定,对证明责任的分配解释为原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举证证明;被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举证证明;第三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也应举证证明的。这样解释,并不能真正解决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因为它仍然停留在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最一般表述的层面上,而未触及双方当事人各应当对那些事实负证明责任,这种解释也无法解决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如何裁判的问题。

②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

A。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需对产生权利和法律关系的特别案件事实负证明责任,阻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则作为一般案件事实,由否认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

B。凡主张已发生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只需就存在变更或消灭的特别案件事实负证明责任,一般案件事实的存在由否认变更或消灭的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

(3)证明责任倒置

①举证责任倒置是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从起源时期的农耕文明。周出制礼到争鸣时期的君主主义。诸子百家;从整合时期的秦汉之律唐律疏议到定型时期的道统,明君清官。从变革时期的变法思潮,GM思潮到新民主主义GM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这些历史沿革无不标明法的进步和发展。民事诉讼法在实行当初,并没有以成文法形式规定那几种情况可以适用举证责任倒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是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第一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在程序上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以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情形。对于民事赔偿案件,法律规定了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笔者认为民事赔偿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也同样是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