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五朵金花》看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出路(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从电影《五朵金花》看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出路(2)


一、少数民族电影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黄金时间,这一时期里在政府政策的鼓舞下产生了数量可观的优秀电影,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也是频频获奖。中国电影获奖最多的平台是苏联举办的卡罗文发利国际电影节,如1952年《内蒙人民的胜利》获得电影节编剧奖;1958年《边寨烽火》获得青年演员奖;《五朵金花》在1960年更是获得埃及亚非电影节大奖;《阿诗玛》也是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十八年后问世的《农奴》也在国际上获得了比较高的认可。这些少数民族电影在漫长的时间序列里能够在国际性的电影节上频频获奖,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少数民族这一题材的活力和认可度。这一巨大的成功为后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再次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少数民族电影的第二次高潮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骑士风云》、《国际大营救》、《飞越人生》、《东归英雄传》、《阿曼尼萨罕》、《红河谷》、《益西卓玛》等影片纷纷问世,不仅仅充实了民族题材的电影领域,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影片在质量上的提升,其辉煌程度堪比几十年前的“十七年电影”。电影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也是电影的核心内容,九十年代的电影正是凭借他们对于少数民族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怀和对他们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才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影片题材统一、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内涵深刻隽永、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既有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现,也有对少数民族人们生活现状的挖掘,还有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综合来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少数民族电影已经非常的成熟,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逐渐成长为电影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崛起,中国电影的发展面临挑战,尤其是少数民族电影。制约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因素有体制瓶颈、市场瓶颈以及创作瓶颈。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影《五朵金花》的创作特点入手,为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寻求一条出路。
二、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电影在上世纪经历了“十七年”和九十年代两个辉煌时期之后,并没有在出现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与少数民族电影本身的创作是分不开的。现如今,我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创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过于追求对民族服饰、民族风情的展现
一的运用民俗,进而滥用民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少数民族服饰及民族风情的滥用上,是否需要在运用的同时考虑它们在电影深层次的含义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呢?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