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2)


窦娥的心态有是十分平和的,被贱卖作童养媳,她认了,没有大哭大闹,和丈夫成婚,她也只当作是完成作为童养媳的一个步骤。直到窦娥真正成了蔡家人,她的身份得到了认同,生活才变得好起来。可是快乐的日子随着丈夫的病死而终结  。她小小年纪就成了寡妇,18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窦娥任命了。窦娥相信命运,养成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具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她认为自己的余生只有好好地侍奉着一条路,到死为止。她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看做是“八字该我一世忧”,“前辈子烧香不到头”。她相信通过“早将来世修”来取得下辈子的幸福生活。
窦娥不仅是一位孝顺、善良的女性,也是一位具有反抗和斗争精神的女性。通过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在家中的斗争,和贪官桃杌在公堂上的斗争,在去刑场的路上对天地鬼神的激烈控诉,刑场上针锋相对的斗争,死后鬼魂上场申冤等一系列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中,凸显了她百折不挠地反抗和斗争的坚强性格,随着剧情不断的发展这种性格逐渐突显。
 窦娥的反抗性格始于同张驴儿的斗争。随着张驴儿闯入她家,并要求强娶这一秒就已经把窦娥卷入到矛盾斗争中。为了反抗娥势力强加给她的侮辱,为了文护自己的纯洁、贞操,争取最起码的人权,她同张驴儿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她一方面严厉的批评婆婆的软弱,另一方面坚决不和张驴儿结婚。贼心不死的张驴儿,蓄谋毒死蔡婆婆,却误毒自己的父亲,嫁祸给窦娥,企图以此来威胁窦娥就范不成,窦娥遭到张驴儿的诬告,被迫“官休”。从而把斗争从家中转移到公堂。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窦娥对官府的黑暗知之甚少,她寄希望于太守能“明入镜,清入水”,可以公正断案,“替小妇人做主”。然而太守桃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官、贪官。当贪官与流氓同流合污,对窦娥进行严刑逼供,在这“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之下,她毅然为自己斗争,不屈打认招。但是,这“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酷刑,打碎了窦娥对官府,对贪官污吏的幻想,使她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从此她反抗斗争的性格,有有了长足的发展。
窦娥虽为了救婆婆而招供,但她从未屈服。她有着“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的信念。她要“争到头,竞到底”。贪官桃杌草菅人命,把窦娥屈打成招,问成死罪,把斗争由公堂 转向刑场。在刑场上,窦娥的反抗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她被押赴刑场时,心中燃起了无尽的怒火,她不但愤慨地控诉人间的罪恶,而且对天地鬼神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和愤怒的反抗,反映了她对黑暗的现实、对混乱的官府的清醒、深刻的认识。她在【滚绣球】中唱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地,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 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是我享富贵有寿延。天地地,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惠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在这段充满这血泪的唱词里,窦娥控诉了天地的不公平,社会贫富的不均,官府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窦娥的呼喊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控诉和全盘的否定,体现窦娥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正义感,充分表现了她的反抗性和斗争性格。最后,窦娥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产生这一切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根源是“都是这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从一开始的对泼皮恶棍的反抗,发展到对整个官府,整个社会的抗议。在刑场上,面对着凶神恶煞的刽子手,她没有屈服,发誓要“争到头,竞到底”。形刑前,她又发出三桩誓愿:“第一桩,刀过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第二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第三桩,从今以后,着这楚州抗旱三年。”这三桩誓愿,两桩当场实现了,她的一腔怒气和满腔热血感动了天地。当然,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正是用这种超自然的手法,反衬了窦娥的无辜,而且很好的凸出了窦娥的反抗和斗争精神,从而把她的反抗性格和斗争精神推向了巅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