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及问题探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及问题探究(2)


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时期是在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是中国情景喜剧的雏形。剧情幽默诙谐,但因缺少罐装笑声,被称为“大型系列室内喜剧”。1993年,英达从美国带回来一只经过改造的“中式披萨”——《我爱我家》,在幽默中展示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趣事。
探索时期的情景喜剧因受到题材禁锢,致使英氏公司的《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等剧进入收视低潮。1998年,上海的“海派”推出了《老娘舅》,被称作是一部“有感于美国家庭喜剧《成长的烦恼》和北方《我爱我家》等室内剧的兴起”而创作的情景喜剧。” 此时,广东“粤派”的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于2000年在珠江频道播出,用方言演绎故事,逗乐观众,成为我国内地首个超过一千集的电视情景剧。“海派”和“粤派”情景喜剧,因地域局限,影响力并没有波及到全国。不少学者认为,情景喜剧成为观众“餐桌上一杯渐渐冷掉的咖啡”。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情景喜剧也迎来了繁荣。2000年的《闲人马大姐》,开创了边拍边播的先河。《炊事班的故事》一反家庭题材,开创了中国军旅题材情景喜剧的先河。而此时,英氏公司乘胜追击,推出了《员马大姐》。2004年推出的《家有儿女》是中国第一部关注儿童成长的情景喜剧。
2005年,《武林外传》红透了中国的半边天,中国情景喜剧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突破,“在嬉笑怒骂之中解构传统武侠体系,而这种颠覆意识又很巧妙地寓含于文本的各种符号之间。” 毫无疑问,《武林外传》是第一部具有中国武侠元素的情景喜剧。江西卫视的《爱情公寓》系列,被媒体给予“中国版《老友记》”的称号,时尚元素大受年轻观众欢迎。
中国情景喜剧从诞生到成长的这二十年中,经历过开篇的辉煌,也直面了低谷和挫败。正是这样一个不断坎坷、不断前进发展过程,使得我国的情景喜剧制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