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村落苏州市西巷村保护性开发研究(2)
时间:2018-07-04 20:3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表1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传统村落数量占比前十名3 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研究——以苏州市西巷村为例 随着新时期城镇化、乡村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过程中一些不合理因素的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遇到了艰难的境地,每年有很多传统村落消失,而消失的传统村落数量仍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村落在不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1]保护性开发是目前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文化创意的飞速发展给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和机遇,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已形成了多种保护性开发模式,但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的文化创意元素尚有不足,对于文化创意的挖掘还远远不够,文化创意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亟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选取的西巷村在文化创意与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的融合方面做的较好,给其他传统村落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经验。 一、传统村落保护概述 (一)传统村落定义 “传统村落”源起于“古村落”一词。20世纪80年代,“古村落”一词出现,是指建设时间在在民国之前,在建筑风貌和环境等方面改变较小,保存较好的历史沿革,含有独特的民俗风尚,如今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的村落。[2]在2012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文物局四部局一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了对古村落的总盘点,在会议上,为了凸显其重要的传承意义以及文化价值,决定将“古村落”一词更改为“传统村落”。在四部局共同发布的通知中很明确的提出:“传统村落是指形成的时间比较早,自身的资源较为富足,有一定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学、艺术价值,应该进行保护的村落。[3]传统村落概念的界定保证了各部门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进行传统村落的调查、筛选、评价、界定和制定保护开发措施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传统村落保护概况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农耕文明,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地发展之中,城市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村落的开发中出现了忽视文化内涵、过度商业化、项目雷同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严重的危机,有着消失的威胁。2000年,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然而之后的10年间竟然有90万个自然村相继消失,到2010年全国只有270万个自然村。[4]这一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此外因为城镇化进程、建设性破坏等原因对农耕文明造成了巨大伤害,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文化空巢”现象,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亟待解决。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为了能够充分保护传统村落、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的发展,我国决定设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2012年,为了能够充分保证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展开了第一次关于传统村落整体情况的全面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各方的宝贵意见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名单。之后在2013年和2014年我国又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全面调查和评选,名录不断的丰富与壮大。2016年12月9日,全国共新增1598个村落入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2016年,这一数字为4153个。[5]其中在传统村落数量方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云南、贵州、浙江、山西、湖南、福建、四川、江西、安徽、广西(表1)。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