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中的迷惘李碧华与杜拉斯笔下的女性角色(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清醒中的迷惘李碧华与杜拉斯笔下的女性角色(2)

与之相似的是,杜拉斯至今广为流传的电影《情人》、《广岛之恋》、《琴声如诉》等,也在上映之时引发了公众关注,其中塑造了苏珊、丽娃、安娜等经典形象。杜拉斯通过写作探索更具丰富层次的文化意义。代表作《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劳儿之劫》和《副领事》作为小说代表作也被列入2006年法国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如今,她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如歌的行板》已入选高中生阅读课本。布律诺·布朗克曼教授所曾提出:杜拉斯“以她对形式实验的敏锐性和试图成为先锋的愿望,不断从艺术以及文学以外的学科寻找新的创作方式。” 

二人的作品既具有 “传奇”、“言情”的刺激,又能使得读者从她们贯穿在故事中的现代价值理念里找到悲哀而现实的共鸣,同时,作品体现的社会文化变化与人们身处变化中的心境,还为后世提供了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价值。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李碧华和杜拉斯笔下曾产生多位经典的女性形象,精英文学中反映的男权与女权、边缘与中心等问题,也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对两性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归属关系的思考,赋予了作品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内涵,也使得文章具有历史、美学、哲学的意蕴。

笔者以较为典型的形象为代表来进行举例和分析,对比两位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具的特点,从而探讨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两位的作品能超越言情且具有文化意义的原因。

现代化的“情”与“欲”——女性角色对感情与对象关系的认知和处理

(一) 追求——女性角色对“情”的认知

李碧华曾谈写作:“对我来说,写小说也好,写剧本也好,都是讲心中的梦想实现。” 杜拉斯也“一直想要通过写作重建自己的生活,想要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部传记。” 以下,笔者将从作家笔下的女性角色中分析作家投射在人物身上的现代思考。

李碧华的小说多取材于远离生活实际的故事如《诱僧》,或是传说改编如《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甚至是杜撰的“穿越”故事《秦俑》,以及鬼故事《胭脂扣》。然而,白蛇、单玉莲、如花这些人物都披着古典的外皮,思维方式和行为都表现出了现代人的大胆自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的潘金莲原本拒绝喝孟婆汤是为了“报仇”,但在转世成单玉莲后,遇见武松时又情不自禁地送上白球鞋示好。《胭脂扣》中,女鬼如花为十二少可以付出生命,她的爱却近乎偏执,想要拉着爱人与自己一同赴死,与其说是想要成就一段爱情传奇,不如说是只为了满足自己心里对至真至纯爱情的欲望。 

李碧华笔下这些向往爱情的女性,都固执于自己心中的爱情欲望,因而主动求索爱情,轰轰烈烈地行动。论文网

不同于李碧华的故事新编与传奇书写,杜拉斯为女性角色造就的背景偏向与自身经历相符的现实。“‘自传性书写’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书写方式,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以自我的生活及感情经历为基础,加以虚构,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作品”。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伊甸影院》、《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这四部作品是杜拉斯与“情人”的情爱经历的文学再现。“杜拉斯在她人生的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形式书写了这一段她与中国情人的故事。” 家境不佳的15岁半法籍姑娘在越南西贡与富二代黄种情人产生了一段跨越种族与财富阶级的爱情,女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动地位,毫无顾忌地对这位中国情人表现出炽热欲望:“我们又到公寓去了。我们是情人。我们不能停止不爱”。 那名渴求爱情的少女解放了被伦理、道德、年龄等束缚的爱情观念和身体,在体验情爱中寻求生命真正的快乐,她表达的欲望是纯洁无辜的,因为这是人类本能的对快乐的追求。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