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业中的方术(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铸造业中的方术(2)

卜筮是人类在无力掌握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希望借助于某种符号的变化来窥测神明的意向 。卜筮的起源很古老,李零先生由《太平御览》卷九三一和九九七引《洪范五行传》“龟之言久也,十(千)岁而灵,比(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蓍之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俦)知吉凶者也,圣人以问鬼神焉”认为卜筮“来源于用‘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作媒介物去沟通天人的原始崇拜习俗” 。这里的“卜”是与“动物之灵”的崇拜有关,指骨卜和龟卜。骨卜是龟卜的来源,在约5300—3500年前,还只专用动物肩胛骨占卜,到了商代发展出龟卜,并且用龟逐渐多于用骨。骨卜和龟卜的特点是取于“象”,即以兆象定吉凶,随机性很强。筮即筮占,“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方法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用来占断吉凶” 。筮占是一种数占。卜、筮在商、周两代非常流行,是以“象”、“数”互相补充的两种主要占卜形式,而占卜之术就是早期数术的主体。文献综述

光有纸上的材料还不够,还需要有地下材料也就是考古实物来补正、证明,也就是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上文中提到的甲骨卜辞是一例实物证明,除此以外,在商周铸铜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卜骨、卜甲也能成为龟(或骨)卜运用于铸铜生产的证据。赵振华指出“洛阳西周甲骨多出自周王室直接控制的铸铜作坊遗址,铸造铜器与甲骨占卜也许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其实不仅是西周,商代、两周的一些铸铜遗址中都发掘出大量卜骨和卜甲。例如,今山西省的侯马市一带在春秋时期是晋国晚期的都城新田所在地,战国时期属于魏国。侯马晋国遗址于1952年被发现后,经过了多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出土了大量铸造铜器的陶范和相关遗物,因而被确定是铸铜遗址。据《侯马铸铜遗址》一载,侯马晋国遗址发掘出6片残缺的卜甲,利用龟腹甲,里面略经修治并凿挖出成排方凿,凿底有一道灼痕,另面有T形兆痕 。另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代后期(盘庚至帝辛)的都城殷墟中苗圃北地铸铜遗址,也发掘出了大量卜骨和卜龟 。这些遗址中的卜甲、卜骨可能就是冶铸过程中择日铸造、奠血等占卜活动的遗存。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