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2)


1.模型设定10
2.变量选择10
3.实证结果分析11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宜兴、睢宁地区调研数据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向专业化和多文化发展的时期,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传统农户经营正在不断的进步和转型,以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这些文件的出台,使得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并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现如今,许多小规模经营的家庭农户正逐渐向核心种植或者养殖的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面临着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收益偏低等困难,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产品不断走向市场化、商品化,传统经营主体的生产方式受到相应的冲击,家庭农场逐渐成为传统农户向新型农户转变的最便捷、最直接的经营主体形式, 相比于传统农业,家庭农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化程度更高,有更大的优势:商品率高,生产率高,调整布局方便等。它的出现是解决小农经济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在提升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市场经济地位等多方面具有举足控重的作用,也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突出体现。可以说,家庭农场逐渐成为传统农户向新型农户转变的最便捷、最直接的经营主体形式,是目前我国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最为实际和可行的途径,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模式的必然趋势。
家庭农场在资金、土地、劳动力、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和优化,在土地流转制度的支持下,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经营成为可能,家庭经营容量得到了明显的扩充和改善,农民从生产经营中获得较高的规模效应,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它不仅只进行耕地经营,还在资金、技术、机器设备等其他生产资料方面进行投入,从单一的经营耕地种植转为劳动密集型的养殖以及水果、蔬菜、花卉等多样化的非耕地经营,在大面积节约土地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它保持了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并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优化,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它弥补了由于农民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高、资金不充裕等问题,在国家政府对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下,家庭农场能受到多项政策的优惠和扶持,是适合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现实途径。然而,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必然也会面临许多由于发展不成熟而带来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家庭农场的资金的投入主要来源于家庭农场主一生的积蓄和向亲友的借款,经营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除自有资金外,其主要来源只能是贷款,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但也应为有效抵押缺乏、风险大,融资渠道不畅。家庭农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农业龙头企业、±地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弱势明显,融资成本昂贵,土地流转成本较高等问题十分严重。研究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构建家庭农场融资体系,解决生产经营的难点,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由于家庭农场的目标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其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而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金融抑制和金融供给不足等现象,农户的资金需求经常不能获得满足,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成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利用江苏省宜兴、睢宁两地的实证调研数据对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作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是否获得银行贷款、贷款金额、文化程度以及自身资金水平都是影响农村金融对家庭农村支持作用的重要因素。了解农村金融借贷现状、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特征以及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度及影响因素是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国家政府提出符合我国小规模农业经营国情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