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3)
时间:2023-09-07 20:4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自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的一波生育高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口膨胀期,人口大量增长,随着进入21世纪后,这波人口膨胀期的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老年人,让我国的老龄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由2006年的约1。04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约1。43亿人,65周岁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10%以上,我国已然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在2003年为10。7%,然而到201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已经上升到了14。3%,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家庭养老的负担不断的加重。加之,我国自七十年代推广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形成了“421”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两个青壮年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家庭的小型化也让家庭养老雪上加霜,夹在中间的青壮年一边要赡养老人,一边要抚养孩子,实在是分身乏术。因此,养老已经无法单单只依靠家庭,更需要社会、市场的帮助。 人们活得越久,也就意味着对商品有着长期购买的可能,也就意味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面向老人的产品也会更长期和平稳的购买,1。43亿老年人也就意味着非常大的消费需求,这么庞大的人数以及他们的需求必然会催生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银色市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银色产业。银色产业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是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的依据和标准,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或集合。可以看出,银色产业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老龄化的压力,为我国的养老提供更多的方式,缓解家庭养老的负担。同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银色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目前的银色产业发展依旧不尽如人意,比如:中国养老机构90%不盈利,其中大部分靠着政府补贴艰难求存。社会资本扎堆养老地产、养老保险等高端养老领域,完全不接地气,供求依旧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对于银色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做银色市场的企业不可避免需要一定公益性,定价要适合老年人承受范围,那投其所好会是一种较好的用有限资金获得较大利润的方法。而且目前市场上老年产品和服务还不是很丰富,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本文希望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将来对于养老服务或产品的需求,了解未来的消费趋势,从而为政府政策的制定,企业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文献综述 二。银色产业的发展与政策 (一)银色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8万个,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2012年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62万人。而2010年到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由11894万人增长到12714万人。虽然相关的机构、服务的增长速度快于当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但由于基数相差过大,这些供给依旧是杯水车薪。2010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第一,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第二,保障面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第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有的机构“一床难求”,也存在有的机构“床位闲置”现象;第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投入不足,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 以养老床位数为例,2014年我国养老床位551。4万张,2015年养老床位上升至669。8万张,以“十二五”规划目标作为参考,养老床位缺口超过300多万张。而且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将目光瞄准了老年市场,并且更多的企业关注的是失能老人和对老人的临终关怀,而对并未失能的老人或者说是健康老人的关注不足,对这一类老人的养老服务及产品还是空白,缺乏系统的产业服务模式、服务平台,缺乏高质量、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在中国、日本,全世界都有这种情况。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的老年人向多元化需求方向发展越来越明显,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4年,中国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为14764元,消费总量已经突破3万亿元,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从生存型向文化休闲型的初步转变。据预测,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至106万亿。但根据前文可以发现按照目前的养老产品或服务依旧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生活需求,供需关系之间依旧有着巨大的差距,供不应求现象依旧明显。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