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对初中生品格塑造的影响及策略分析(2)
时间:2023-09-12 23:1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 给予社团活动必要的支持 16 2。 关注社团活动的品格塑造功能 16 (二) 教师切实提高建设社团的素质 16 1。 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16 2。 完善社团的目标、制度建设 17 3。 加强教师的自主教育 17 (三) 学生学会培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8 1。 提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18 2。 自主内化社团活动中蕴含的品格教育 18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初中生的青春朦胧时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往往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而使他们在道德与品性的培养中容易遇到障碍。面临这种情况,初中生的品格塑造不仅仅需要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需要依托学校的平台支持以实现品格的再塑造。虽然说品格塑造一直为我国现代教育所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其中品格教育过于依赖家庭的失衡状态,学校品格教育与初中生需求不配比等情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近几年来,我国初中教育也在不断寻找品格塑造的出路。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社团活动开始延伸至初中校园,并且成为新兴的教学模块逐渐融入初中教学之中。虽然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凭借其优越性在品格塑造中发挥着作用,但是由于初中社团的发展缺乏时间的磨练,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没有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由此在管理以及开展等方面存在需要改善与发展的空间,特别在社团活动育人功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一、社团活动促进初中生品格塑造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一方面由于“品格作为人的本质的现实化和个性化的存在,其内容和特征主要由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等共同决定,也应与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利益化的趋势日渐凸显,使得道德因素一再被忽视。同时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初中生由于缺乏成人的理性思维,在品格的塑造与培养过程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很难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握社会的主流,并对道德现象进行正确的辨别。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就是“需教性”。另一方面由于品格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渐充实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品格面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品格的塑造上我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高峰期,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上都具有较高的可塑造性,因此对初中生的品格塑造具有一定可行性,也就是“可教性”。 在“需教性”和“可教性”的双重推动之下,学校成为了品格塑造的重要平台,伴随着社团活动的引入,在品格塑造上也呈现出新的生机。首先,初中社团活动是在学校组织管理、教师引领和开展之下,在校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一种自愿的形式参加的学校活动。而“品格”一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都有着对它不同的解释,虽然具体的涵义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古今中外对品格的理解有着相似的看法。品格可以说是一种中性词,品格的内涵意义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人身上的一个特质。而关于品格的涵义,主要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而本文中所指的品格是狭义上品格的内涵,品格就是当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时,在与社会的不断互动中,能够恰当地处理自己的行为以及心理反映的内在精神和道德品性。 品格塑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因此初中生来的品格塑造也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社团活动对其的塑造是内化的过程,而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其外显行为可以能够符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保持高度一致。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