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尾词中性尾的冗余度问题考察(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性尾词中性尾的冗余度问题考察(2)

从上述研究回顾中我们发现,学者们对“性”的研究已经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转向“X性”词研究的基础上,还对汉语语法特点进行了重新思考。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对“性”尾的性质判断,各种争论难以统一;其次是对“X性”词的研究,多数研究均从“类词缀”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角度略显单一。而对“冗余”现象的研究回顾中我们也发现,学者们对词法句法的冗余研究日趋成熟,但研究视角较为狭窄,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冗余的分析还不彻底且较少从词缀方面考察冗余问题。

本文提出,对于“性”尾其实还可以从冗余度的角度研究。本文对于“性”是词缀还是词尾这一争论将不再做重点论述,而重点考察“性”在双音词词尾时产生的冗余问题。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从历史来源、词法、句法三个角度对“性”的冗余度问题进行探究。论文网

一、“性”的历史探究与冗余来源

(一)古代汉语中的“性”

陈汝立(1986)认为,“现代汉语的词缀大都是由过去的独立的词或词根变化而成的,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虚化的结果。词缀‘性’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将分析古代汉语中“性”的义项,并对其义项进行分析,窥探其冗余化的线索。 

“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其意是指“性”是人的善良本能。而“性”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的义项共有四种:

人的本性

“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国语·周语中》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商君书》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礼记》

事物的固有特点

“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吕氏春秋》

“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礼记》

“不能以义制利,不能以伪饰性,则兼以为民。”《荀子》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管子》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吕氏春秋》

性格,性情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楚辞》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佩统以自急。”《韩非子》

“哀帝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罢乐府官。”《汉书·礼乐志》

“性爽,善持论,不肯苟容於诸侯。”《关尹子叙》

“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汉书·严安传》

性命,生命

“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庄子》

“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吕氏春秋》文献综述

“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淮南子》

“夫赦令者,将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洁己,全其性命也。”《汉书·平纪》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