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间土地神信仰研究(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宋代民间土地神信仰研究(3)

根据以上的文献回顾以及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研究土地神信仰的专著以通论居多,对于土地神信仰的个案研究又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对秦汉以后土地神信仰的专门研究较少,研究的空间较大,因此本文主要以宋代的土地神信仰中心,对宋代土地神信仰的概况,土地神的祭祀仪式、类型、职能以及土地神对宋代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尚不足以支撑起一篇饱满而有力度的研究性文章,故主要以叙述客观事实为主,但也难做到全面无遗。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宋代土地信仰的丰富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对宋代土地神信仰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行挖掘。首先,通过基本古籍库找到宋代土地神信仰所涉及的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对相关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思路,对土地神信仰的各个主题进行论述,最后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总结宋代土地神信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四)本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论文网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梳理和归纳丰富的第一手文献史料,对宋代土地神信仰的概况、土地神信仰的起源,以土地神为对象的祭祀仪式、土地神的职能以及土地神信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神信仰

土地是古代农业社会中人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文明的衣食之本,在原始社会万物皆有灵的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对土地的普遍崇拜。从原始社会的土地崇拜到后世的土地神信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认为土地控制着农作物的生长,土地的喜怒哀乐决定着农作物的丰收与否,因此土地有灵的观念便在原始人类的心中萌芽,土地有灵观念是土地神信仰的基础,人们把土地神当作自然神,直接在土地上进行祭祀仪式,向土地献祭;第二阶段:当人们由狩猎采集经济过渡到农业经济时,人们与土地的关系越发密切,在周朝实行分封制后,土地神信仰也逐渐呈现区域性,各个地区的土地神各司其职,管理其辖地内的生产、生活;第三阶段:土地神由自然神演化为人格化社会万能神,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土地有灵的观念是土地神意识出现的先决条件。《周易》坤卦之《彖》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讲的就是土地的博大和生养万物的无边功用。坤卦的《文言》还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犹如范立舟论述的那样,土地神观念的出现,肯定是在农业社会成形之后,起初只主宰农作物的收获,后来逐渐成为各个地域的保护神。 文献综述

土地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体系中的一个小神。古称“社神”。中国古代土地神观念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演变出“社神”。《说文解字》云:“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周礼》云:“大祝……建邦国,先告后土,用牲币。” 东汉大儒郑玄注:“后土,社神也。” 唐代贾公彦疏曰:“后土土神,土神则社神也。” 应劭《风俗通义》:“〈孝经〉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周礼〉说二十五家置一社,但为田祖报求。〈诗〉云:‘乃立冢土。’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同样是东汉的《白虎通德论》也说:“王者自亲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 《孝经纬》说:“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随时代的演进,“社神”(土地神)的农业崇拜的功能在衰退,其政治的与军事的意味却不断地得到强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保护神,“社神”(土地神)还呈现出层次清晰的存在,从家庭起就有其存在。“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周公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凡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其门、户、井、灶、中霤,是谓五祀。”  “中霤”就是民宅里面俗称天井的小院,中霤神则是保护一家平安的小神。这样,大到天下国家,小到一家一户,无不有“社神”(土地神)。而分封制的消亡,大一统帝制国家的出现,国祭社稷与民祭“社神”(土地神)的风气开始盛行。“社神”(土地神)的形象,也由原来的土丘、石块、树桩演变为人形的神灵。清代的翟灏指出:“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信仰。民众以土地为崇拜和祭祀对象,以求取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两宋文化昌明,民间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样貌,土地神信仰也较为普遍。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