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绍兴的大禹祭祀研究(3)
时间:2023-09-29 17:3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而本文所研究的“大禹祭祀”不仅包括祭典本身,也涵盖了民间有关祭禹的非正式性与非仪式化活动。因为自古禹祭的权力为统治者垄断,故民间无法组织正式的禹祭仪式或典礼,因而不得已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式性、非仪式化的活动来祭奠大禹。《礼记•祭法》有云:“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中出生于心也。”故中国古代的祭祀注重内心的虔诚与崇敬。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民间活动在内涵上也当属于大禹祭祀的范畴。 但是由于笔者个人知识储备与史料搜集的能力有限本文亦存在诸多不足,对清代绍兴禹祭未有全面详尽的论述:文献综述 第一,本文关于民间对大禹的崇拜与纪念活动的分析论述比较单薄,对其社会内涵的分析相对不足,未能探析民间的崇禹活动与地方士绅之间的互动; 第二,本文对于清代绍兴禹祭活动主要使用的是清代绍兴的地方志,缺乏对清代的其它文献例如《清史稿》、文人笔记等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与观点或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显得说服力不足。 总之,本论文具有不少的缺陷,但笔者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使得清代绍兴的大禹祭祀研究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 一、绍兴大禹祭祀的缘起与沿革 (一)“禹葬会稽”与大禹崇拜 帝尧之时,洪水肆虐,九州皆难,民不聊生。尧命鲧治河,九年而水患不治。于是帝尧另觅得舜,舜见鲧治水无用,将其诛于羽山,又命鲧之子——禹继行父业,治理水患。禹励精图治,视察各地山川走势,用疏导之法导水入海,最终平息水患。禹治水有功,又有德行,为人敬仰。后舜禅位于禹,禹登位称帝,开启了夏王朝的历史。大禹平定四方,划定九州,兼爱百姓。百姓多爱戴之。 待禹年迈,命群臣将其葬于会稽。《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有云:“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停桐棺,穿扩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据此记载,可知大禹生前便曾下令群臣待其逝世之后将其葬于会稽山上。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