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3-10-02 19:5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上,对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引发了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探讨。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A,1998,2001)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日元和欧元之后的国际第四大货币。施密特(2001)预言30年后,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上的三种主要货币。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之后,国际货币呈现多元态趋势,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国际贸易中货币选择的问题上面。1973年,格拉斯曼通过研究丹麦和瑞典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的不同选择,建立了国际贸易中的格拉曼斯定律,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般采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85251 Bacchetta and Wincoop(2000)研究发现,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是影响计价货币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当出口国出口的产品差异度大且出口产品该国总出口产品的份额较高时,出口商更倾向于用本国货币定价。相反,出口商会以竞争者所在国的货币定价。 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进出口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要降低汇率风险。日本学者Hiroyaki OI,Akira OTANI,Toyoichrou SHIROTA(2002)认为在企业对外既参与国际贸易又参与资本交易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在执行这两种交易时他们更愿意以同一种货币来进行。他指出,这就是为什么东亚国家愿意持有美元而非日元的原因,所以他认为,日本消除对以日元计价的公司债券的限制,会促进日元的国际化。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主要体现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的探索上。此外,尽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从2009年启动,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讨论早已存在。 我国学者从90年代开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讨论。姜波克(199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定前提:一是中国经济在亚洲取得领先增长的态势;二是出口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三是人民币可兑换;四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开设国内银行分支机构,提供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渠道。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经历区域化这一必要的过渡阶段。徐明棋(2005)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要实现在东亚区域的经常账户交易中作为结算货币。曹红辉(2006)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应该放在区域化上,首先形成亚洲的最优货币区,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陈道富等(2010)认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使人民币成为区域贸易结算货币;其次,拓展人民币债券作为储蓄和投资货币;再次,发展离岸人民币、开放国内资本账户;最后再由区域化向国际化推进。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