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袁枚《子不语》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2)
时间:2023-10-05 17: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子不语》与清代其他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相对照,作比较研究。 这方面有李志孝的《〈聊斋志异〉与〈子不语〉比较研究》、李剑波的《浅析〈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中的狐精形象》等,分别从思想内容、某个形象切入比较。 此外,还有偏重于从《子不语》中挖掘袁枚思想的某一方面的论文,如彭琴的《从〈子不 语〉看袁枚的女性观》、王正兵的《从〈子不语〉看袁枚的吏治思想》和《从〈子不语〉 看袁枚的重情思想》等等。这些研究过去大都成于如王正兵一样的袁枚研究学者笔下,近 些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也开始把《子不语》作为研究的目标,如李冰、杨倩、杨海凤等研究 者分别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学府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便是 《〈子不语〉思想内涵新探》、《袁枚〈子不语〉研究》、《袁枚〈子不语〉》等等。本文作为 一篇本科阶段的论文,研究成果难以与这些专家学者、硕士生企及,难以兼顾研究深度与 广度,只能尝试先对《子不语》题材进行分类,选取其中特色鲜明的鬼怪、佛道故事作为 切入,在此基础上对其思想内涵进行探究,勉力为之,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观点以供参 考。 一 《子不语》的题材内容 《子不语》有 1032 篇独立的短篇文言故事,正如袁枚在《子不语》的《序》中所言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5](P1),使得《子不语》题材广博、内容充实,所以很难对《子不语》 题材进行一个细致精确的划分,大抵“有笔记小说中最为常见的鬼神狐怪题材,也有涉及 山川地理、官场文人、两性关系、宗教人士、传统礼制等各个领域的篇章,甚至还包括一 部分演绎历史人物的小说”[6]。本文选择了《子不语》的两大主要题材即鬼怪故事、佛道 故事对其进行题材内容研究,其他题材内容相对篇幅较少或包含其中或一笔带过,就不一 一赘述了。文献综述 (一)鬼怪故事 统观全书,鬼怪故事在《子不语》中所占篇幅最多,近三分之一都是写鬼怪故事的, 鬼怪故事又以鬼故事为主。本文研究的鬼怪专指鬼,且为人死后化作的鬼。在对《子不语》 中包含鬼怪故事的篇目进行统计时,有硕士学位论文专门研究《子不语》鬼小说的贾婷婷 指出“《子不语》有 269 篇小说涉及到鬼”[ 7],另一位同好张鸿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 10 篇。 人有好坏,鬼亦是。笔者把《子不语》中的鬼分为两类,有魂之鬼和无魂之鬼。 这种分法依据在于《子不语》中《南昌士人》篇关于鬼的一个观点。《南昌士人》讲 述了南昌县有两位交好的读书人,一位年轻,一位年长。年长的书生暴毙后于夜间来探望 年轻的书生,托付身后之事——照顾老母和妻子、刻印生前书稿扬名、还清债务。此情此 举,与活人无异。等到年轻的书生同意后,他才提出离去。但年轻的书生记挂二人情谊与 其交谈,随着时间逝去,死者逐渐失去意识,尸身逐渐衰败,最后竟欲伤人,那位年轻的 书生被死者尸体追着逃命直至天明才得救。在作品的最后,一位“识者”提出了这样一个 观点,“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其始来也,一灵不泯,魄附魂以行;其既去也,心事既毕,魂一散而魄滞。魂在,则其人也;魂去,则非其人也。世之移尸走影,皆 魄为之,惟有道之人为能制魄。”[5](P2)因而,本文据此并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把《子不 语》中数量惊人的鬼分为有魂之鬼和无魂之鬼。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