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悦然的《誓鸟》(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张悦然的《誓鸟》(2)

(一)对信念的执着论文网

据作者张悦然介绍:“誓鸟,也就是精卫。传说炎帝之女溺水而死后,其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而人们为了纪念‘精卫填海’的执着,将精卫称为‘誓鸟’”。[5]春迟跟这只“誓鸟”一样,只不过他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罢了,“誓鸟”一生只为填海,而春迟一生都在找寻失去的记忆。不管其结局是好还是坏,人们感动的只是他们的执着,一份对信念的执着。或许他们有时看起来很愚蠢,但正是这份愚蠢的执着深深的打动我们。张悦然塑造出春迟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与“誓鸟”这一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呼吁人们对信念的执着,更是呼吁人们坚韧、执着的优秀品格。而“贝壳”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意象,它是承载着满满的记忆,是春迟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通过“贝壳”将记忆幻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信念的外在呈现。

(二)对爱的执着

《誓鸟》以春迟为主人公,以春迟寻找记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引出了作品中的其他主要人物骆驼、宵行、钟潜、淙淙等。这些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环环相扣,春迟为了骆驼一生都在寻找记忆,最终才知道这只是骆驼的一个谎言,淙淙为了报复春迟怀了骆驼的孩子最终难产而死,其孩子宵行爱上了春迟并守护了她一辈子,却牺牲了他的妻子婳婳和他的孩子,钟潜也是远远的守候了春迟一生,为了她奉献了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爱并为了守护这份爱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足以见得爱的力量。80后的人们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缺失爱,而张悦然在《誓鸟》中之所以强调爱的重要性,一方面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更是教人们学会如何爱人。有爱是做人的基本,没有一颗爱人的心就会丧失人性,因此学会爱人极其重要。正如杨一在对《誓鸟》浅析中说:“与现实世界相对,《誓鸟》是一个情感的乌托邦,这里的爱情脱离了繁华嗷嘈的俗世喧嚣,以一种宗教信仰的面目虔诚地彰显。让读者相信,无论世事如何沉浮,始终有一种感情在燃烧着灵魂,它有着向死的寂寞、如火的绚烂,为世人凉薄,只为你隐忍地痴狂。”[7]

《誓鸟》既是张悦然脱离青春写作的不成熟,也是其作品思想深度的一种升华。《誓鸟》之前的许多作品是对青春的一种宣泄,处于创作的幼年时期,从《誓鸟》开始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手法的成熟、叙事方式的多变等等,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含金量,从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成为其转型之作的起点亦是代表。

二、故事内容的虚实相生

《樱桃之远》、《红鞋》、《十爱》等作品是张悦然完全虚构的,而《誓鸟》是以遥远的大航海时代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来虚构其小说内容的。历史的融入增添了其小说的真实性,天才般的幻想赋予了小说浓浓的诗意。这种亦真亦幻的安排为张悦然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寻找到了一个着陆点,既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又为其虚构小说世界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一)因海啸的经历而生发出灵感文献综述

《誓鸟》的创作中是包含有作者的亲身体验的。2005年印尼发生海啸之后,张悦然想去看看人们怎样重建家园的,没想到正赶上大地震,随之苏门答腊岛就被淹没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是地震,以为又是海啸侵袭,所以人们就拼命地跑。她当时就傻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跑,就稀里糊涂的跟着两个当地人跑到了海边跳上了一艘小船,整个晚上都孤零零的在海上漂泊着。在船上的时候,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存活,海浪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敲打着船,黑暗和恐惧的袭来使得她真切地体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 [1] 因此,面临死亡的真实体验让张悦然决定创作一部失忆与寻找记忆的小说,以此来证明人们曾经存在过。又或者说,是经历生死的刹那间触动了作者的心灵,随即迸发出了创作《誓鸟》的灵感。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