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文本与电影的比较(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洛丽塔》文本与电影的比较(3)

此外,文本与影片的时间进入点也有差异。在原著文本中,小说是以亨伯特入狱后的自白为开始。库氏导演的电影是以奎尔蒂的死作为开头,使影片笼上一丝悬疑色彩。同时影片在奎尔蒂死的场景里添加了亨伯特与之打乒乓球的画面,这种与小说不同的处理方式,奠定了影片黑色诙谐的讽刺基调,而绝非突出亨伯特与洛丽塔的情爱悲剧。这是因为库布里克一向善于拍摄悬疑影片,以及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影片内涵,因此库氏的《洛丽塔》在情节编排上改动较多,尤其是对于情爱部分的简略在所难免,但影片与原著的诙谐模仿风格相契合。可是库布里克对原著的太多改动,使得原著仅仅成为影片的素材,影片传递的更多的是库布里克的电影艺术而非纳博科夫的文学美学。所以纳博科夫将对库布里克指导的影片并不全数认同。再来看导演莱恩,不论是从《爱你九周半》,还是《桃色交易》,都可以看出莱恩在拍摄爱情片时对情感把握的熟识度,因此莱恩在《洛丽塔》影片的开头就已经奠定了爱情这一基调,影片的开头是满手血污的亨伯特握着一只黑色的发卡驾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副驾驶上放着一把枪,与周围绿草如茵的美景截然不同。镜头推到满是血渍,眼神空洞的亨伯特脸上,同时画外音响起亨伯特的独白:“早晨她是穿着袜子的洛……但在我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这样的内心独白加上画面,无疑奠定了影片的悲剧爱情基调,突出影片的爱情悲剧主题,但是影片关于原著内纳博科夫想表达的政治意图和价值导向,尤其是纳博科夫对于美国当代的社会关系,新兴的汽车旅馆业以及实用主义教育等的现实批判没能很好得体现出来。总得来说,由于电影时间的限制以及导演自身的想法,影片对文本的时间轴进行改动是很常见的,所以电影与文本无所谓优劣与好坏,更多只是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文献综述

除了时间上的不同,文本与电影在空间的表述上也存在差异。小说的空间并不是单单靠作者来建立的,而是通过作者和读者共同建立的。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字描写在脑海中建立相关的空间场景,但是作者创作的空间与读者理解的空间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区别。因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空间远没有图画来的直观精确,而且作为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小说来讲,作者不会花费过多的笔墨去详细描写故事发生的场景空间,毕竟就《洛丽塔》来说,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空间的不断转换使得读者对于小说的空间背景较为模糊。而电影作为声画同步的媒介,它表达空间的手法就更为直观。尤其是蒙太奇作为最常用的人为时空拼接剪辑手法被广泛运用到电影之中,使得电影享有空间和时间的极大自由,并且使观影者能在镜头的拉近与转移中产生思考或者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莱恩指导的影片中,影片开头的空间画面是亨伯特在杀死奎尔蒂后开车行驶在路上,镜头在绿油油的山坡,蜿蜒的道路,歪歪扭扭行驶的汽车和亨伯特之间来回切换,然后镜头落在亨伯特捏着黑色发夹满是血污的手上,镜头越来越近这双手被不断放大,直至占满整个屏幕。这样镜头特写会给观影者造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使观众引发联想为何这个满手血污的男人会紧紧捏住一个具有鲜明女性特征的物件?这个发卡的主人是谁?亨伯特空洞的面部表情和手部特写切换,无疑增强了影片悲剧情感的渲染。同样,在亨伯特住进洛丽塔家以后,洛丽塔在晾完衣服后,抱着盆跨过正在看报的亨伯特时,镜头拉近给了洛丽塔的脚和亨伯特的腿一个大特写,整个空间只能看见洛丽塔赤裸的脚碰到了亨伯特的腿,看似是日常生活中无意义的擦碰,可是在镜头的特写之下,整个空间会使人不自觉地感受到只可意会的情色和挑逗,随后镜头切到亨伯特的微微一笑,观影者很容易体会到亨伯特内心对这个肢体小触碰的激动和欣喜,从而也让观影者在镜头的推拉和切换中感受到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痴迷和狂热。所以说蒙太奇镜头在电影空间上的运用,不仅仅加大了空间转换的自由度,更加深了受众对影片的感受与思考。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