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理论浅析鲁迅小说的教学设计(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用文学理论浅析鲁迅小说的教学设计(3)

同样是《孔乙己》的教学设计,在钟伟永主编的《中国语文学科教学论》一书中提及的宁鸿彬老师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角度又不同于于漪老师,他是“通过丁举人这个人物和孔乙己作比较,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的”。[6](p243)用相关的小说理论来浅析该教学设计,它不仅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比较全面的突出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同样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相对于有些教师“都有哪些顾客来酒店,这些人都吃些什么”,这样多读几遍课文就知道答案的问题而言更值得借鉴和思考。

运用这种对比方式来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也可以用于另一篇小说《祝福》,可以把《祝福》中的祥林嫂与《故乡》中的样儿嫂进行比较,来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抓住祥林嫂“眼神”的几次变化,来全面掌握人物形象。小说一共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从初到鲁镇的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子,到第二次“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到最后“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这种变化体现了遭受封建礼教迫害后迟钝麻木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语言来看,叙述人“我”的言语更为重要,更加具有进步性。小说中“说我胖了”以后四叔大骂其新党,并且“所骂的还有康有为”,以及福兴楼的鱼翅,是“我”在控诉着这个封建的时代,也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却又因为自身的弱点而无能为力。

两位老师虽然设计的出发点不同,但都通过一个侧面或者是一个小的角度,将人物形象全面地剖析了出来。他们的教学设计根植于文学理论当中,运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巧妙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与此同时也传达了鲁迅先生“真正的精神世界的战士确实在尖锐的批判着,反省着国民性与知识分子的弱点,但人们可以从中感到一种对人的爱与宽厚之心”[3](p285)的人文精神,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突出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

突出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往往不是孤立的,整个课时都围绕着故事情节来构想这也是不现实的,在其中也会着重突出具体的环境描写。也就是说故事情节离不开环境描写,二者是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让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联系更为紧密,一般来说这两部分构成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往往比较冗长,这对小说教学提出了一些挑战。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往往要以关键人物的关键行为为出发点,展开对人物、故事情节的了解,以及对大的生活背景下故事发展的高潮和结局作出全面分析。文献综述

就具体的教学实录而言,在《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录的《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一书中,提及了上海特级教师徐振维老师的《祝福》教学实录。[7](p134)在徐老师的《祝福》教学实录的第二课时的课堂上,她有效的抓住了故事情节的突破点。对于故事情节她“从祥林嫂第一次逃到鲁镇做工时为起点,对一个‘逃’字展开了追问”,学生也针对逃跑的情况,不断拨开了祥林嫂的故事。在祥林嫂的故事中她被像牲口一样被卖掉,参与买卖她的人竟然是她的婆婆,为了卖一个更高的价钱不惜把她卖进深山野坳里去,可见即使与祥林嫂很亲近的人依然没有把她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她就像一个工具任意被人摆弄,这才迫使她逃到了鲁镇。到这里祥林嫂故事的背景就交代清楚了,但是祥林嫂又是怎样走向死亡的,徐振维老师把祥林嫂的死和小说主题合并为了第三课时。在第三课时徐老师主要提及两个关键人物:鲁四老爷和柳妈。鲁四老爷和祥林嫂的死是有直接关系的,表面上看祥林嫂从疯到死全都是由鲁四老爷这个表面斯文的人造成的,但柳妈这个封建迷信的受害者也起到助推的作用。徐老师先是“从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的毫不懈怠的做工入手,来引导学生观察如此能干的祥林嫂却没能使厌恶、看不起她的鲁四老爷改变对她的态度,而且加深了对她的剥削不再添加短工”让学生认识到鲁四老爷的本质。而柳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仍然不能把握,这时徐老师让学生去看“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柳妈不让她“沾手”,说明柳妈对祥林嫂是一种鄙视,并且让死了两个男人的祥林嫂去捐门槛。徐老师再次诱导学生“看看捐门槛后的祥林嫂周围的人怎么对待她”可以发现鲁四老爷死守封建礼教不让她碰酒杯碗筷,这让祥林嫂不仅在劳动上而且在精神上受到了双重压迫,最终走向死亡。柳妈是怎样加速祥林嫂死亡的过程的,徐老师启发学生“找描写柳妈的词语”,让学生看清了这个受害者丑恶的嘴脸,把自己的苦难也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柳妈的言语就像一把软刀子一刀一刀插进祥林嫂的精神心灵。这样一来整个故事情节有条不紊的展现出来,不仅让故事的原委得到反映而且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也作出了深度的分析,反映了多重矛盾冲突,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 (责任编辑:qin)